
黄祖欣
“每年年底我都要回南安,在老家罗东镇潭溪村过年,习惯了老家过年热闹的气氛。”近日,旅居菲律宾的黄祖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黄祖欣是菲律宾南安同乡总会东北吕宋分会的理事长、菲律宾Luckyagrainscenter和Top1grainscenter公司的董事长、菲律宾洪门进步党东北吕宋支部副理事长。在外艰苦创业的同时,他依然不忘根脉,情系桑梓,用自己的力量回报祖国和家乡。
18岁独自离家到菲律宾投靠父亲
1968年,黄祖欣出生在南安市罗东镇潭溪村一个农家里。黄祖欣的父亲早年为谋生计,独自到菲律宾吕宋打拼,黄祖欣的母亲则留在家乡,白天地里干农活,晚上做些手工活,为的是多赚些工钱来贴补家用,培养黄祖欣姐弟俩上学。
尽管父亲常年不在家,但母亲从来没说过半句埋怨的话。长大后,黄祖欣心里明白,贤惠的母亲就是想好好照顾这个家,不想给远在菲律宾的父亲造成过多的压力,让他能专心去打拼自己的事业。母亲默默的付出对于黄祖欣产生了特别大的影响,在以后热心公益事业上,如母亲般不计较功名利禄。
18岁那年,黄祖欣在父母亲的安排下,只身到菲律宾投靠父亲。
“刚过去时语言不通,生活习惯差异大,跟别人无法交流,对当地也不熟悉。”黄祖欣回忆道,初到陌生环境让他感到十分孤独和无助,不认输的他下定决心学好菲律宾语。
黄祖欣在父亲的安排下,到堂兄黄枢珩的米厂打工,与玉米、稻谷、大米打交道,聪慧勤奋的他深得堂兄的赞赏。
诚信经营吸引客户如今拥有自己的大米品牌
6年在米厂的历练,让黄祖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他不满足栖身在别人屋檐下,1991年,他决定出来开创自己的事业,“在菲律宾买谷子卖谷子,从中赚取差价”。
万事开头难,白手起家更是难上加难。黄祖欣心里明白,在创业初期缺少客户源和资金的情况下,唯有靠诚信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果然,没多久,周边的农户都听说了他的诚实公道,大老远也乐意把稻谷运过去卖给他。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黄祖欣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有了本钱后,黄祖欣慢慢改变经营策略,从最初的稻谷买卖转型到加工大米。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他已经拥有自己的大米品牌,在马尼拉和南岛大米市场也有很好的口碑。同时,他还涉及玉米生意,每个季节和饲料公司签订一定量的供应合同,囤积的玉米不愁销路。
2006年,黄祖欣与好友黄双燕合作在菲律宾罗哈斯租了一间旧大米加工厂,买下地皮,建成5000平方米的仓库,并安装先进的碾米设备和稻谷烘干机,事业步入更高的一个台阶。大米品牌知名度打开后,一个加工厂的生产量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2012年,黄祖欣自己购买了一片5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投资建造新厂房,安装了一套先进的碾米设备,保证大米的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如今年销量就达55万包。
服务菲华社会热心家乡公益事业
黄祖欣在事业取得成功之际,不忘服务菲华社会。由于为人慷慨豪爽,黄祖欣身兼菲律宾江夏黄氏宗亲总会北吕宋区分会名誉理事长、菲律宾南安同乡总会东北吕宋分会的理事长、菲律宾东北吕宋南安商会执行副会长等多个社会公职。
今年,黄祖欣已连续三届被推举出任菲律宾南安同乡总会东北吕宋分会理事长。由于分会没有独立的办公会所,黄祖欣提出建造一栋会所并带头捐资200万菲币。这一建议立刻得到了在菲南安乡亲的响应和支持,纷纷慷慨解囊,短短时间筹得近3000万菲币。如今,会所已购得4000平方米的地皮,“下一步计划建成一个集宴会大礼堂、会议厅、办公厅、篮球场、停车场等多功能会所”。
“离家乡越远,对家乡的思念也越强烈,每年我都会带妻子及子女回到祖国,让孩子也有根的概念。”黄祖欣说。
对于老家潭溪村,黄祖欣一向关心,事业有成后,他就带头捐资改善家乡道路及学校办学条件。潭溪大桥是由菲律宾老华侨捐建的,但因使用年限已久,双行道路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车辆通行。多年前,黄祖欣返乡时,看到桥上堵车,第一个捐资15万元作为扩建大桥的资金,并积极发动村里旅居香港和海外的侨胞捐款,很快就筹到建设资金。今年9月的强台风“莫兰蒂”给家乡造成了很大的破坏,黄祖欣也在第一时间捐款数万元用于村里的灾后重建。
“南安这几年发展很快,投资环境不错,居住环境也很好。”黄祖欣表示,每次回乡都能感觉到南安的新变化,身为南安人很自豪,“今年篮球比分直播:,我还要回老家待一星期”。(记者 何雪莲 通讯员 潘顶水 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时隔12年 篮球比分直播:再获国家舞台艺术最高奖2025-11-0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