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废弃的古厝,即将变身集休闲、娱乐、议事于一体的乡村文化活动中心;一条新铺设的道路,串联起乡村旅游景点;昔日土路变成村民休闲步道……走进南安市英都镇大新村,随处可见乡村振兴的鲜活场景。

“以前这座古厝摇摇欲坠,早就闲置废弃了,听说要改造成文化活动中心,村民们可积极了。”看着村口逐渐焕新的建筑,村民洪阿伯一脸笑意。
记者了解到,这处700平方米的古厝,承载着大新村新枫洋自然村几代人的记忆,却因年久失修、无人打理,长期处于闲置破败状态。“这既影响村容村貌,又浪费了宝贵的集体资产。”大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洪志谦介绍,今年3月,村“两委”紧扣和美乡村建设要求,提出古厝活化改造倡议,立刻点燃了村民的参与热情。“不仅村民主动捐资,在外打拼的贤达也纷纷助力,仅一个多月就筹集到200多万元改造资金。”
今年6月,古厝改造工程正式动工,预计今年年底即可完工投用。“我们将把这里打造成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同时融入村民休闲泡茶、民俗活动举办、邻里议事交流等功能,真正实现‘一室多用’。”洪志谦介绍,目前,村委会还同步将古厝附近的土路,改造成一条长200多米的休闲步道,将串联起大新溪与周边稻田,让村民散步休闲路线更连贯、沿途风光更惬意。


与此同时,村里的交通基础设施也迎来升级。近日,大新村马鞍格至草埔内水库道路全线贯通。这条长约1公里的道路,不仅方便了周边1000多名群众出行,还将串联起大新公园、九座岩杜鹃花观赏园、石泉院、大富琅山庄、新枫洋红色教育基地等旅游景点,打通大新村乡村旅游“微循环”。


“今年乡村振兴计划项目共有4个,总投资达500多万元。接下来,我们还将盘活村里的草埔内水库,打造垂钓、民宿、烧烤等业态,与沿线景点‘串点成线’。”谈起乡村振兴的任务清单,洪志谦表示,将以大新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契机,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持续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努力建设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和美大新。
(记者:赖香珠 李想 通讯员:张巧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潮声 | 永春白鹤拳:展翅翱翔五洲四海2025-11-21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