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田野,生机盎然。6日上午,位于南安洪梅镇的顺隆合作社梯田水稻种植基地,20多名工人穿梭于水田之间,挑秧、插秧一气呵成。大棚内,嫩绿的秧苗整齐地排列着;大棚外,新插的秧苗在水田里焕发活力,一幅“人勤春早”的农耕图景铺展开来……
“我们这是梯田,没办法用机械作业,只能靠人工插秧。”顺隆合作社负责人许就来介绍。今年,合作社一改往年向外部购买秧苗的模式,选择自主育秧,不仅降低了种植成本,更让水稻种植链条掌握在自己手中。
谈及梯田流转,洪梅镇霞峰村党总支书记许余多打开了话匣子:“2022年起,村里开始流转这片梯田,用来种植水稻。村民通过流转田地,一亩地一年能赚600元租金,还能参与田间劳作赚取劳务费。村集体经济每亩每年也能有100元左右的收入。”
劳作现场,工人们干劲十足。“每天能赚120元,在家门口务工,还不耽误照顾家庭。”村民老许笑着说。从“自己种自家田”到“流转土地赚双薪”,村民的身份悄然转变,腰包也越来越鼓。
丰收的盼头更让人心潮澎湃。许就来告诉记者,一亩地平均产500公斤水稻,面向本地村民售卖,1公斤4元,每次都被抢购一空。
许余多说,从育秧到插秧,从流转土地到多元增收,这片梯田见证着本村的发展变迁。曾经的“劣势田”,在土地流转的创新实践中,变身成村民的“致富田”、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增收田”。(记者 黄俊涛 通讯员 尤俊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争春时 赶订单2025-02-13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