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片中非主要角色的死亡,导演也尽量给予主角式的笔墨,曲折呈现战争之惨烈。包括片中被胁迫去做人肉炸弹的当地人,几笔文戏勾勒和分分钟的特写,着墨不多却非常亮眼,让角色的死亡不仅仅是战争背景下的一个数字,也承担了主角式的叙事任务——展现战争对人性的摧残。而对恐怖分子中少年兵狙击手的刻画,也是影片中的一大亮点。其与年龄不符的冷峻眼神,匹敌我军的技战术水准,被我方狙击手打掉一只耳朵,却也接连击伤我方战士,最后在我军狙击手看似“不光彩”的二对一夹击下被击毙。大量的特写镜头,小动作对人物的刻画,如果仅仅是为了体现“敌强我赢”,并不需如此大费周章,但这样一来少年兵的结局却令观众扼腕,感慨战争扭曲了少年心性。
红海行动影评:直面惨烈才是对现代战争现实的尊重
“本质性”,是红海行动没有把这种战争下无差别的惨烈,看做“胜利”之下的小插曲,而是将其视为战争的本质属性。这部电影虽然以重金刻画战争,但绝不是吹捧战争,观众看完之后的观感,也绝对不是为了战争热血沸腾,而是企盼战争不再。 如果说本质是动作片的《战狼2》表达的是虽远必诛的战斗精神,红海行动则是靠着对战争残酷的近距离描绘,透露出“以战止战”“以战反战”的愿景。这一层立意上的改变,也使它赢得了更多挑剔影评人的赞赏:短短一年时间,主旋律电影里不仅拥有了“中国英雄以一当百”的商业“爽片”,又有了兼具军事素养和反战思维的现代战争片,堪称一日千里。
红海行动影评:直面惨烈才是对现代战争现实的尊重
事实上,以战争电影体现反战主题,是近三四十年来世界军事电影的重要潮流。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卷入的各种局部战争,使得反战成为了全球的主流文化,也极大影响了当代电影的创作理念。无论是近些年为国内观众所熟悉的《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还是已经被视为影史经典的《黑鹰坠落》《全金属外壳》,那些零距离冷眼描绘战争的鲜血污泥、肉块残肢的“战争大片”,都有着反战的精神内核,场面越大,反战越强烈。世界范畴内从“热血战争片”到“冷眼战争片”的流变,代表电影艺术对和平的祈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