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春片由追忆迈向现实
【艺坛杂议】
在9月14日公映以来的第9天,《七月与安生》在口碑爆棚的助推下,票房终于勉强过亿。三年以前,《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近7.2亿元的票房收官,《小时代》系列的前两部票房近8亿元;两年以前的《同桌的你》拿到4.5亿元,《小时代3》5.2亿元,《匆匆那年》近6亿元,《左耳》近5亿元;一年以前,《何以笙箫默》《小时代4》《栀子花开》分别取得3.5亿元、近5亿元和近3.8亿元的票房;2015年11月的《我的少女时代》也拿到了近3.6亿元的票房。而从2016年开始,《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与《谁的青春不迷茫》《夏有乔木 雅望天堂》都只卖了1亿多元,只有《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过了3亿元……单从票房上来看,同等品质的青春片如果前两年能卖4亿元的话,现在就只能拿到1亿元票房。在整个大盘走低的情况下,青春片的票房也曲线下坡,进入2016年衰颓之势更加明显。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青春片并非是类型片的概念,更严谨地说它只是一种题材的划分,不过大家约定俗成叫它青春片。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十七岁的单车》等,在早些时候和第六代电影中,它并非是商业片的概念,而更多涌现的是文艺片,这些电影虽然也完成了个体命运的讲述,但核心要义和根本姿态却直指时代和社会。反观现在的国产青春片,却远非如此。
从发端上看,国产青春片最初是受泰国电影、中国台湾地区“小清新”电影的影响,是一个由外向内的过程;从中国电影内部来看,从2002年开创大片时代的《英雄》到2011年的小成本票房神话《失恋33天》,国产电影无论从主创到核心受众构成、观众观影趣味等方方面面都开始进入一个新老交替、更新换代的产业大环境。诞生于这一时期的国产青春片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最吸金、最耀眼的类型,然后又很快出现衰落之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罕见出土五件古代“蒸锅”,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