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们教育感化了我的子女,给我营造了一个幸福和谐的晚年生活。谢谢你们!”前不久,南城街道莲东社区80岁的王大妈,因赡养问题与家人闹矛盾。新罗区社区“法律诊所”挂钩律师获悉后,主动“出诊”,对王大妈子女进行法律教育,促使其子女履行了法定赡养义务,事后王大妈很是感动。
为推进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性、普惠性和均等化法律服务需求,2016年6月20日,新罗区在全区337个村(居)逐一对应建设村(居)“法律顾问”,为百姓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村(居)法律顾问创立以来,该区共举办各类法律知识讲座126次,集中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活动75余场次,接待群众法律咨询657人,解决居民法律求助问题116个,化解矛盾纠纷百余起。
“接诊”掌握社情民意创和谐。该区每月5日、15日、25日(节假日顺延),由派驻村(居)执业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社区民警、派出法庭干警定期轮流“接诊”,现场为村(居)民解答法律咨询,主要以“五小”内容为主,即“接诊”小纠纷、小求助、小申诉、小案件、小信访件。据统计,村(居)“法律顾问”挂牌接诊以来,共坐堂接诊100余件,接待群众650余人次,有效促进了辖区和谐稳定。
“出诊”帮助弱势群体暖人心。针对村(居)内老年人、残疾人,以及行动不便的居民,无法亲自到法律“诊所”求助的实际情况,新罗区村(居)“法律顾问”采取主动“出诊”方式。截至目前,村(居)“法律顾问”共“出诊”提供上门服务30余次,解决各类纠纷20余件,受到众多居民的广泛认可和欢迎。
“会诊”解决疑难重症促稳定。对“接诊”、“出诊”反馈的“疑难重症”及重点难点需要法律调处的工作,“诊所”将及时组织法律专家“会诊”,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氨厂集资房在区委区政府双新路道路工程建设项目中被列入拆迁范围,由于该企业改制,涉迁下岗职工要求补偿标准高等因素都给拆迁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区委区政府重点工程建设进度。为此,办事处领导多次咨询新罗土地分局、区征收中心、城北指挥部办公室等部门,并邀请区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及北城街道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服务联络员,深入征地拆迁一线,耐心解答房屋征收补偿安置等居民较为关心的问题,使拆迁户最大限度享受到拆迁政策补偿,确保拆迁工作的依法有序进行。实践证明,村(居)“法律顾问”的建成,搭建了一条为百姓办实事、为基层解难题的桥梁。
与此同时,该区突出“法律服务便民建设”和“司法为民建设”两个着力点,推进法律援助向全区延伸。
“一热线”解疑释惑。该区设立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抽调专业法律服务人员在岗服务,能当场解答的,当场解答,需提供服务的,即时分流到各法律服务机构,对不属于法律服务范围的,做好解释工作,并告知处理办法,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加强与12338妇女维权热线、12333劳动保障服务热线的合作,搭建起互联互通的立体化信息网络。同时,依托热线开设了网站、微信等法律服务微平台,变“线对线”解答为“键对键”服务,使群众享受到“指尖上”的法律服务。如中城街道北门社区开通“2811811”法律服务热线,创建法律服务微信平台,帮助社区居民维护合法权益。
“一中心”真情援助。法律援助中心进驻公共法律服务大厅,对接收的案件当日审查、当日受理、当日审批、当日指派到具体承办机构,使群众享受到了“进一门、一门清”的“超市型”服务。同时,依托该中心,健全全区法律援助联络站点,在武装部、武警、法院等部门和计生协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以及337个村居设立了法律援助联络站点,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立体交叉、全面覆盖的法律援助网络。去年,法律援助中心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477件,有效地维护了受援人的合法权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