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6日,水利部在上杭县组织召开球探体育比分:上杭县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专家评审会。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球探体育比分:水利厅、水土保持试验站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了评审。通过现场考察、观看专题片、听取汇报和讨论、质询,专家组一致认为上杭县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机制完善,基础工作扎实,防治模式科学,建设成效显著,示范作用明显,达到了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评定标准,同意通过评审。
上图为专家组现场考察
下图为“三折回澜”美景。 陈道红 摄
多年攻坚,绿梦成真。上杭的城市名片上,从此又多了一块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作出的“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重要批示精神,坚持“上杭经济要发展,水保工作要先行”的发展理念,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为契机,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群众主体、社会参与、以人为本”的水土流失防治机制,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落实责任 规划先行
古田圣地、汀江两岸、三折回澜、梅花山麓……杭川大地处处涌动着赏心悦目的绿潮、呈现出人和业兴的场景。让人难以想象的是,曾经的上杭,也曾被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制约着人居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据1985年遥感调查统计,上杭县水土流失总面积317.33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1.09%。水土流失除受自然因素影响外,主要源于耕地少,丘陵面积大,土地资源匮乏,促于缺煤少电、成于群众砍伐。
水土流失问题牵动着历任领导班子的心。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指挥长的水土保持与生态市建设上杭指挥部,县、乡两级也相应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创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到重点乡镇重点项目一线,把水土流失治理列入部门、乡镇及干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和绩效考评内容,建立领导挂钩、部门挂钩、协同作战机制和封禁治理、水保护林、综合执法等长效机制。
该县坚持规划先行,先后编制《水土保持规划》《生态环境规划》《重点建设规划》等,明确划分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把水保与改土、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脱贫攻坚、两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全面实施以治水改土为核心的山、水、田、林、路、园、环境的综合治理。同时,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图片、标语、宣传资料等载体,推进水保技术进农村、法律法规进企业、水保知识进校园,在全县营造了部门协同推进、全县参与的舆论氛围。
加强监管 治建结合
作为产业相对发达的县份,如何实现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与水保生态建设同步发展?对此,上杭县加强监督执法,依法监督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使用,每年组织2次以上集中督查,把开发建设项目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降到最低。2009年,紫金山金铜矿被水利部授予“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生产建设单位”;2015年,紫金铜业20万吨铜冶炼项目被水利部评为生产建设项目生态文明工程。
该县还突出治建结合,努力促进生态发展。近年来,该县坚持把水土流失治理与城市景观建设相结合,2013年以来投入1.3亿元,实施紫金公园、北江滨公园等生态项目建设,获评“省级园林城市”;坚持把水土流失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引导农民利用“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坡耕地、抛荒地、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7.1%;坚持把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将沿路、沿江、环城、重要生态区的森林打造成具有保持水土、防灾减灾、美化环境等多功能的绿色屏障。
一片片荒山重披绿装,一座座美丽乡村拔地而起,一条条流域展现新颜……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社会、经济三效并进的美丽画卷在杭川大地铺展开来。
创新机制 提升水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上杭县通过管理机制的创新,不断提升创建水平。该县创新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以小流域为单元,把消灭水土流失斑与水源保护、面源污染控制、农村环境整治、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有机结合,全县已初步建成8条生态型清洁小流域;创新项目参与形式,将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发展相结合,广泛发动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治理,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新项目建设承诺制,充分征求项目区群众意见,建设项目内容和投工投资等事项由村民表决通过,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创新项目质量监管模式,确保工程数量和质量按批复设计要求全面完成;创新项目宣传方法,全面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创新投入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集聚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工作。
绿色,是成功的起点,更是幸福的归宿。到2015年底,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53万亩,治理程度达89%,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由1985年的47.60万亩减少到2015年的29.89万亩。累计治理小流域36条,占县域内应治理小流域的88%。2015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53亿元,是1985年的3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5年的725元提高到3057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5年的375元提高到12912元,真正达到了“治理一方水土、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群众”的目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传承着优良革命传统的上杭干部群众,正以通过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评审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发扬“干革命走前头,抓生产争上游”的苏区精神,走出一条水土保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支撑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奏响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的新乐章!(记者 黄俊 通讯员 卢晓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罕见出土五件古代“蒸锅”,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