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的一个星期六,在长汀县策武卫生院工贸新城联合分院康复科共建病房,30多名患者正在进行康复治疗。
“时刻要注意多活动手脚,不要久坐久躺,要按时吃药和进行康复训练。”病房内,汀州医院康复科专家王晓书一边查看患者林思隆的恢复情况,一边叮嘱着。不久前,林思隆因脑梗后遗症入住汀州医院,病情稳定后转院至工贸新城联合分院。“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与大医院一样的专家治疗,而且费用只要五分之一,很方便实惠。”林思隆说。
这一切得益于一场改革。2021年8月,长汀县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列为我省唯一的“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两年来,长汀县围绕“县强、乡活、村稳”的改革目标,在一系列特色重点上,努力创新,走出了一条强基层、惠民生的探索路径。
新桥中心卫生院新建成的业务大楼
强县级转向强县域
“要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做到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
“要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走进长汀县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专班办公室,这些有关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赫然映入眼帘。
“这是设立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的目的,也是目标。”长汀县卫健局副局长邱海仁说。
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如何建立适应基层卫生健康的体制机制?
长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县委卫生健康工作委员会,建立了由党政“一把手”挂帅、党委副书记统筹协调、政府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的试验区领导机制,组建工作专班,县财政对县级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内人员实行全额拨款,确保试验区顺利运行。
在现有基础上,如何实现“大病不出县”?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逐步实现从强县级向强县域转变是关键。
“我们通过一体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服务,探索打造‘1+2+5+13’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样板。”长汀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吴升峰说。
何谓“1+2+5+13”?即以1家总医院为“中枢”,汀州医院、县妇幼保健院2家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5家医疗卫生服务次中心为“桥梁”,13家中小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所为“网底”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对应、内外衔接”紧密型医共体体系,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协同发展、同频共振。
“一体化管理,即实行医保打包支付、资源配置管理、信息化管理、集中采购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的‘五统一’。”邱海仁介绍,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五托管”:5个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次中心分为5个区域,组团式帮扶2~3个一般卫生院,并对5个边远的小卫生院实行托管模式,以“大”带“小”,以“强”扶“弱”,提升边远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
10月17日上午,大同中心卫生院管床医生吴婧像往常一样巡房,查看住院病人身体状况,并叮嘱注意事项。今年已经是她到大同中心卫生院学习轮岗的第三个年头。
2020年9月,吴婧被分配到铁长乡卫生院工作。铁长乡是13个中小卫生院之一,常住人口不足1000人,大同中心卫生院则是5个医疗卫生 服务次中心之一,服务周围数万群众,结对帮扶铁长乡卫生院。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养是结对帮扶的主要内容,2021年1月,吴婧来到大同中心卫生院学习工作。
“在铁长时日门诊量不到10人次,而到大同后,每月管床病人就有五六十人,再加上轮班门诊,门诊量翻了一倍。”吴婧说。
像吴婧一样,两年来已有10名医务人员到大同工作学习。“对于个人来说,通过更多的诊疗和培训机会,能帮助他们稳步成长;对于卫生院而言,是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解决了我们院人力不足以及铁长人员过剩的问题,实现了双赢。”大同中心卫生院院长朱百生说,托管人员共同纳入绩效考核,并由大同中心卫生院发放绩效。
一体化服务方面,长汀建设了心电诊断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远程会诊中心、临床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六大中心”,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2022年,“六大中心”协助基层会诊检查4万余人次。此外,还组建了县域高血压病、糖尿病专病联盟,康复、中医、呼吸专科联盟,通过发挥专病专科联盟作用,畅通诊疗渠道,优化服务流程。2022年,全县专病专科联盟共诊疗60余万人次。
大同中心卫生院拥有成人和儿童两个康复团队,儿童康复科是其一大特色科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罕见出土五件古代“蒸锅”,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