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个新丁28盏花灯闪亮华堂
2月9日早上,忠信镇司前村,村民聚集在祠堂前举行上灯仪式。村内2016年出生的小孩都成为主角。(图片来源:黄赞福 摄)
花灯前留影。(图片来源:黄赞福 摄)
2月9日,农历正月十三,一大清早,连平县忠信镇司前村的村民都忙开了,一年一度的吊灯仪式就要开始了。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们得准备更多的东西,因为村里在2016年增加了28个新丁,要吊28盏花灯。
当日上午9时,在2016年生了男孩的主人家到祠堂集中,将准备好的祭品统一在上厅摆放好。灯主将准备好的吉祥物(百眼芋头、大葱和大蒜等)悬挂在花灯上,随后,报上新丁的名字登记入谱,今年最小新丁位列族谱二十九世,最小的新丁是在除夕出生的,只有14天。9时45分(9点9吉时)吊灯仪式正式开始,主持人大声高喊:“升灯、再升、步步高升。盏盏花灯亮华堂,祖宗保佑添丁郎,儿孙代代有名望,光宗耀祖万年长。”随后是新丁的长辈进行拜祖,之后是父母抱着新丁拜祖。族长在新丁拜祖后给所有新丁派发利市,祝新丁快乐、健康成长。最后,在一阵鞭炮声中,上灯仪式结束,上灯酒喜宴正式开始。
据连平县志记载,忠信花灯文化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吊灯,又叫上灯、添灯,灯丁谐音,寓意添丁,人丁兴旺。但凡上一年生了男孩的人家,一般在正月十三这天都要在祠堂里吊上一盏花灯以示“添丁”。上灯时,灯主首先在花灯里面系上柏叶、毛巾、彩带、百眼芋头、大葱和大蒜等,寓意“新丁”聪明好学,多子多福。其次,还要将灯联贴在花灯灯盖上,其内容为吉祥如意、添丁发财及祝福之类。接着将花灯内的灯盏点亮,期盼人丁兴旺,然后,抱着“新丁”全家拜祖。忠信的吊灯仪式,一般包括放灯绳、选灯、迎灯、吊灯(上灯)、赏灯、暖灯(化灯)6个环节,每个环节时间不同,跨时较大,有10多天,其中有八音锣鼓演奏宴请、舞龙狮等热闹场面,十分壮观。当日,忠信周边的油溪、大湖等镇也同样举行了“上灯”仪式。
将龙唤醒把“龙气”接回家
2月9日晚,五禾村举着火把的队伍就像一条火龙游走在山间,蔚为壮观。 (图片来源:黄赞福 摄)
2月9日晚,东源县灯塔镇高车村举行舞香火龙闹元宵活动。(图片来源:冯晓铭 摄)
2月9日晚,东源县骆湖镇举办客家传统习俗“追火龙”活动,整座村落被喜庆的氛围笼罩着。 (图片来源:河源日报 肖斌 摄)
2月9日对连平县大湖镇五禾村的村民来说是个大日子、好日子,为了庆贺新丁诞生,他们举行了别具一格的传统习俗活动——踩龙,这既是上灯习俗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最精彩的压轴戏,已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早上,五禾村的祖祠堂吊上了一盏大花灯,并设上香案。每个上一年生有男丁的主家在祖祠堂里摆上桌子,写上新丁的姓名和祝词。8时30分,上灯仪式正式开始。村长带领着宗亲以及舞龙队伍,敲锣打鼓、燃放爆竹到各灯主家接“麻橙”(麻橙是用芝麻和米粉制成的一种糕点,寓意多子多福,百子千孙)。舞龙队伍在灯主家门前热闹一番之后,灯主托着“麻橙”和宗亲队伍一起把“麻橙”送到祖祠堂,将“麻橙”放在摆好的桌子上并烧香祭祖。接“麻橙”是有顺序先后的,最早出生的新丁为头灯,宗亲队伍要先到头灯家里接“麻橙”,然后根据新丁出生顺序逐一接“麻橙”。今年,村里有6个新丁,上午11时30分,6家添丁的主人家的“麻橙”都被接到了祠堂,此刻,热闹的舞龙舞狮和武术表演一一上演。下午3时,村长主持分“麻橙”仪式,村里15岁以上的男丁都可以分到“麻橙”,男丁们将“麻橙”带回家分吃,除分享灯主家的喜悦之外,也期望自己能添丁发财,年年顺景。至此,白天上灯的庆贺仪式完成。
五禾村的上灯仪式有很多讲究。比如舞龙的全是清一色的女子,寓意阴阳协调,和谐美满。他们的花灯既有各种彩纸制作的花灯,也有用禾秆制作、寓意五谷丰登的大花灯。舞狮舞龙队的成员个个是真功夫,表演精彩纷呈,引得男女老少笑逐颜开。
2月9日晚上7时,踩龙活动正式开始。五禾村中各屋400多名男女老少齐聚祖祠堂大坪,先把准备好的火把塞上棉花,再浇上燃油,然后点着火把,这就是上山的照明工具。男女老少排好队形,安插好锣鼓队和挑着香烛、爆竹、燃油的补给人员。一切准备就绪后,村长一声令下,踩龙队伍举着火把,由祖祠堂出发,沿着山路前进。在黑夜里举着火把的队伍就像一条火龙游走在山间,蔚为壮观。踩龙队伍从祖祠堂集合出发,经过来下屋、东心塘屋、石壁山、新山更(山名)、杉坑田(山名)、众山,到山上将“龙”唤醒,把“龙气”接回家中。一个小时后,踩龙队伍回到祖祠堂进行祭拜。祭拜过后,参与活动的人们纷纷将火把带回家中,到了家门口,各家还要烧香燃爆竹,将火把插在家门前,意为接“龙”气,直到火把燃尽为止。
大湖镇五禾村踩龙习俗,相传起源于明成化至弘治年间,五果村(即现在的老屋下、骆形屋等屋)先祖万顷公父子,在五禾与现在的绣缎镇民主村交界处沙湾深山里盖了一座家庙,里面供奉着观音娘娘、文殊菩萨和曾德慈祖姑,万顷公父子为了表示自己对上代贤祖和各类神灵的敬奉之情,便立了正月十二踩龙的习俗(老屋下正月十三)。目前,五禾村踩龙习俗年年举行,但经过历史变迁,踩龙习俗赋予了新的寓意:一是添丁之喜,全族同庆,举行绕山巡游,告慰先祖。二是纪念先祖是从大湖寨半夜摸黑搬迁出来,用火把找回记忆。三是新春开元,彰显勤劳门第,早早踩踩龙神,沾沾龙运,祈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肉塔灯盏让日子红红火火
一座“灯盏”里面放有两三头150公斤重的猪肉,需要近十名成年男子才能抬起。(图片来源:河源日报 冯晓铭 摄)
“灯盏”从“灯主”家拜到祠堂,一路喜气洋洋,锣鼓、鞭炮声喧天,家族中喜添新丁的人家都非常隆重地到祠堂上灯敬祖。(图片来源:河源日报 冯晓铭 摄)
正月十三,东源县灯塔镇澄陂村黄氏宗祠内热闹非凡。各“灯主”以近500公斤猪肉做成5米多高的“灯盏”作供品祭祖和敬拜天地。(图片来源:河源日报 冯晓铭 摄)
东源县的“灯日”又是另一番景象。东源县灯塔镇澄陂村的上灯仪式隆重而别有风情。
正月十三,从“灯主”家拜到黄氏祠堂,一路喜气洋洋,锣鼓、鞭炮声喧天,家族中喜添新丁的人家都非常隆重地到本祖祠堂上灯敬祖,其中以千斤猪肉做成数米高的“灯盏”作供品,具有浓厚的客家特色。“灯盏”的外围则贴上了红纸、绑上红绳、插上红花,寓意今年日子红红火火,孩子步步高升、富贵吉祥。据介绍,“灯盏”大约要两三头猪的肉才能填满,上端还要放上一只凤(鸡),柱身上插上菜花等饰物。“灯盏”要在祠堂摆放到摆灯酒那天,才将猪肉用来给宾客当礼品带回。
晚上7时许,灯塔镇高车村还会舞香火龙闹元宵,该活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高车村的老人们讲,每年正月十三的晚上,也就是当地俗称的“灯晚”,村民们都要组织放烟花、舞火龙欢度元宵节。此时该村外出的乡贤、经商务工的年轻人、在外求学的学生等都回到家里,加入欢庆的队伍。年轻人在锣鼓鞭炮声中舞动火龙,绕田间、进学校、过村庄,走家串户以祝愿本村人丁兴旺、风调雨顺、财源广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