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以后,我不再欠你什么。”
1942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16岁的渡边清自愿加入日本帝国海军离开家乡,4年后,战争结束,他写下以这样的句子结尾的信件。
韩国《东亚日报》5月20日在文章里介绍了《粉碎的神》一书,这本书是一位从太平洋战场还乡士兵的手记,描绘了一位名叫渡边清的日本战败士兵的真实经历。文章写道,因为不是家中的长子,没有什么可继承的家产,渡边清只能自谋生路,最后选择去了军队。
《东亚日报》称,《粉碎的神》描写了“想要报复天皇恩惠”而上战场厮杀的渡边,在战败后痛苦地摆脱天皇幻想的过程。渡边曾经以为天皇是降临在人间的神,但战争结束后,天皇却没有承担任何责任,令他感到了深深的被背叛感。那些把天皇奉作神灵的学校教师,战争时期撺掇他入伍的知识分子,在战后却摆出一副哪里有过这种事情的否认姿态,也令渡边感到困惑和难过,于是他写下了“返还服役期间所受钱财”的信件。
文章称,作者如实地记录了他对天皇感受到的杀机,开始对自己曾经“狂热地相信不负责任的天皇”进行反省。在阅读了日本经济学家河上肇的《贫困论》和《近世经济思想史论》之后,他终于醒悟,明白自己因为受到“灌输式教育而对天皇产生了幻想”。作者用自己的声音,淡淡地讲述了平凡的个人用自己的眼睛打量这个世界的过程。文章称,正因如此,这封信才更加令人感动。
日本天皇究竟在日本国民心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呢?
日本近代天皇制形成于明治维新时期。在日本迈向近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天皇的权威和地位得到不断的强化和巩固,1889年2月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宣称天皇为“万世一系”,被置于国家权力核心而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接下来,在以皇国史观为中心的皇民化教育中,通过不断的造神运动,天皇不仅被视为国家象征,还被当作超越宗教的信仰对象。从十九世纪中后期一直到二战期间,天皇几乎成了日本国民内心坚如磐石的信仰。
不过,这一切都随着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惨败而破碎。作为二战的发动者和实际领导人,日本裕仁天皇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举国如丧考妣。天皇的“神性”形象开始坍塌,日本民众感到深深的恐慌。
1946年1月,日本昭和天皇发布“人间宣言”,天皇从此由神坛开始走向“人间”。诏书后半部分否定了天皇作为“现代人世间的神”的地位,宣告天皇是仅具有人性的普通人。有报道称,从某种意义上减弱了长久以来存在日本国民脑中的愚忠思想。
不过,日本宪法规定,天皇是日本国民团结的象征。这也是为什么在2016年8月8日,日本平成天皇考虑退位时,发表了电视录像讲话谈到维持其“国民团结的象征”已经困难。言谈话语之间让人感受到了对天皇制进行改革的迫切性。
《东亚日报》称,从《粉碎的神》一书中开始讲述的1945年9月到翌年4月,文字纪录了一个男人的自白,他与被强迫自己虚幻信仰的国家所束缚的过去作斗争并最终获得胜利,这也是那个时代的证言。【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侵华日军新罪证“满洲农业移民入植图”展出2024-09-1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