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去世已有数天,但引发的反响远未停息。作为最后一位去世的20世纪革命年代创业领袖,卡斯特罗的生前身后事让人感到历史的厚重,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也招致世界范围内对他的不同评价甚至争议。然而,即便有西方媒体讥讽他像是另一个时代的威权遗物,也不得不承认他打造了自己的传奇,是世人一眼即可认出的世界级人物,而他给古巴打下的深刻烙印更是难以忽视。如今,没有了他,没有了他的魅力,未来的古巴会怎样发展?连日来,《环球时报》记者采访当地民众以及长居古巴的中国人,听他们讲述卡斯特罗去世后这些天古巴发生的事,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思考。(图为11月28日古巴巴亚莫市的孩子们向领袖告别)
1、那一夜,“伦巴乐声戛然而止”
“朋友打电话告诉我卡斯特罗去世的消息,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在古巴一家中资机构任职的张先生回忆起11月25日晚的情况说,“有点突然,担心往后的形势,毕竟还要在古巴做项目,怕发生什么变化。”
张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当天晚上古巴国内看起来没什么动作,但第二天起,国家机关和军事单位降半旗致哀,民众自发聚集在革命广场,送卡斯特罗最后一程。“我也去了,人特别多,全是车,已经戒严了,还有警察看守”,他说,“民众手持鲜花,井然有序地排队哀悼,大家表情庄严肃穆。”
11月29日,《环球时报》特派记者从哈瓦那机场赶往革命广场,一路上看到建筑物上悬挂着巨幅古巴国旗,一些居民在房屋上张贴卡斯特罗的画像,沿途的政府机关、学校及酒店都降半旗。
“对于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去世,古巴人内心其实是早有准备的。”长年在古巴工作、生活的电影导演郑大为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我们其实一直都很关心菲德尔的身体,也知道他年事已高,随时有离去的可能。只是大家总认为,他的身体还可以再撑几年。就在今年9月,菲德尔会见了李克强总理,甚至一周前还见了越南领导人。所以上周五晚上他去世的消息一出来,我们还是感到猝不及防,难以接受。”
那晚消息传出时,很多人已经入睡,没有在第一时间就知晓。但第二天醒来,报摊上《格拉玛报》不再是彩版,肃穆的黑色取代了夺目的红色。《环球时报》记者留意到,似乎每个古巴人都想收藏这份报纸。
“伦巴的乐声戛然而止。”在古巴度假的墨西哥游客卡门·冈萨雷斯意外参与了历史,他对《环球时报》记者形容说,平日里哈瓦那是舞蹈、歌声和酒精的海洋,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热情的妇女穿着花裙子跳伦巴或萨尔萨。但在卡斯特罗去世后,“整个城市寂静了,街头不再有歌舞,小酒馆不再提供朗姆酒,人们的脸上也少了笑容。”
哈瓦那退休教师伊莎贝尔也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哈瓦那沉寂了,人们自发关掉音乐,说话也轻声轻语,怕是打扰到什么。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沉默了。那是一种浓郁、无法穿透的寂静,一种满怀尊重的寂静。也许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这位领袖,但现在一切偏好和异议都显得微不足道。
也有小插曲。9天哀悼期,禁止喝酒卖酒,但有商家“顶风作案”,被“永远吊销执照”。“古巴人法律观念很强,他们说这时候卖酒是对卡斯特罗不敬,是彻头彻尾的傻瓜”,张先生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