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取向多元,“牺牲奉献、卫国戍边”的传统代代传
不是亲眼所见,难以相信,一个大学生女民兵敢与男兵比拼军事素质。女民兵叫胡晓彤,是161团“孙龙珍民兵班”第14任班长。
刚出校门,就进了“军营”。第一次3公里跑,胡晓彤就落在了半道上,一屁股坐在地上,盘算着打起背包回家。这时,班长王丹的话重重砸在她的心坎上:“孙龙珍班的兵,还没有一个当逃兵的。”
1969年6月10日,怀有身孕的女民兵孙龙珍在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年仅29岁。1969年,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孙龙珍民兵班”成立。那天晚点名,全班集合在孙龙珍雕像前。“孙龙珍”,全班齐声答“到”。那一刻,让胡晓彤深受震撼。
触摸历史,催生使命斗志,更激发前行力量。俯卧撑、仰卧起坐、蛙跳、3公里跑;支援防范、出动演练、战技术训练……历经磨砺,胡晓彤多了血性刚强。2015年9月,民兵班参加赴边联训,她不顾感冒发烧,拔掉针头直奔训练场,与男民兵同台竞技丝毫不落下风,被评为执勤训练能手。
去年,第三师民兵班长王鲁刚从大学校园毕业,第一次参加民兵训练,因不适应紧张的训练节奏,一度萌生跑南方闯市场的想法。与女民兵交流,让兵团第三代的王鲁自惭形秽。他重新校正人生坐标,满腔热情地投入训练。今年4月底,他带领的民兵班在师军事技能比武中获得好名次。
夯实安边根基,“犁耕荒漠、开拓进取”的气概不能丢
5月的阿勒泰,春寒料峭。天刚蒙蒙亮,兵团第十师186团民兵付永强、刘桂芝夫妇就开始了忙碌:固沙、培土、浇水、施肥,生怕一棵树苗护理不到。夫妻俩是团北沙窝哨所的一对民兵护边员。
“沙漠里种树成活难,每天辛苦劳作,你们受得了吗?”“习惯了,心就静了!”付永强说,7年前,这里四周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五六级大风天天刮。第一次巡逻,途中突遇大风雪,找不到回去的路,在荒漠中啃馕饼、住沙窝,2天后,幸好遇到牧民相助才脱险。
“军垦前辈用军垦‘第一犁’,在荒漠戈壁建出绿洲,俺们也能让沙漠变家园!”夫妻俩年复一年的坚持,如今,10多公里的巡逻路两旁,一排排树苗正茁壮成长。
托云牧场二连地处帕米尔高原,以畜牧业为主,全连66户,11户吃国家低保。先前,牧民的生活用水要到1公里外的河坝去挑,由于人畜共饮,不少人得了肝毛虫病。现在,家家通上了自来水,不再为肝毛虫病烦心。
响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程,图木舒克市人武部副部长克里木主动申请到托云牧场二连。他与村干部研究论证、化验水质,带领村民打出第一眼井。后来,又采用滴灌、引水等方法,与村民一道栽下沙枣、红柳、梭梭草、胡杨等耐旱植物2万多株,绿化荒山150多亩。如今,他又带领民兵在荒漠戈壁大胆进行土地规模化生产经营,改变靠种植创收模式,开展多元增收,改善职工群众生活,推动放牧巡边和富民强边协调发展。
“一碗泡馕一盘瓜,一身黄土一脸沙,一颗红心一腔血,一片忠诚一天霞。”兵团军事部政委廖正良告诉记者:“一批批兵团军民传承‘犁耕荒漠、开拓进取’的英雄气概,夯实了安边固疆的根基,在大漠拓荒中书写着对祖国的忠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