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数据王”
李占山:某着陆场站救生回收队搜救通信技师,二级军士长军衔,荣获三等功2次。 孔 振摄
个头不高,皮肤黝黑,不善言辞,但聊起自己的通信专业,他声音洪亮瓷实,听上去斩钉截铁,有着西北风一样的气势。他就是救生回收队的“兵王”李占山。
从1999年起,他就来到位于内蒙四子王旗的着陆场区,参加神舟飞船返回舱搜索回收任务。“战友对李占山的仰视,不仅是他的资历、勋章,更源于他从草原‘活地图’到精准‘数据王’的励志传奇。”说这话时,救生回收队队长李磊一脸自信,“有了他,任务就多一重保障。”
草原“活地图”的称呼,还要从李占山担负的任务说起。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他都担任地面车队向导,负责带领车队以最短时间赶到落点。带车指路的活说起来简单,但换成了特种搜索车辆、草原路,难度可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着陆场区所在的阿木古郎牧区,道路错综复杂,放眼望去找不到任何特殊的标志物。赶上阴天或晚上,连自己的方位都很难判断,更不要说在茫茫草原选择方向了。
那些年在备战任务期间,只要有空闲,李占山总是喜欢到草原上转悠。有车坐车,没车靠走,背起装着指南针、地图的背包,常常是迎着朝霞出发,踏着夕阳归来。
每一个危险地段、每一次道路变更、每一个重要点位,他都详细记录在那本厚厚的笔记本里。他走遍了场区的沟沟坎坎,行程超过3万公里,标定主着陆场区地形图30多份,记录点位近500个,采集地理信息超过1万余条。
有一次,上级首长到场区实地勘查,车队遭遇草原罕见的扬尘天气,能见度不足半米。司机迷失了方向,车在草原上兜起了圈子。随行的李占山凭借丰富经验,将迷途的车队安全带回场区驻地。从此,他草原“活地图”的称呼不胫而走。
这些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导航系统越来越精确。李占山这个草原“活地图”发挥作用的空间已经不大了。他为此深感不安,深思熟虑后主动申请去干技术性更强的搜救通信专业。
他去某研究所学习,师傅介绍某通信装备系统基本情况,一下就涉及到10多门知识。入夜,战友们鼾声四起,李占山却急得睡不着。“那么多地图都能记住,只要用心学,这些知识也一定能掌握!”他一遍遍给自己鼓气。
走过短暂的失落期,李占山选择一种破茧成蝶的方式继续前行、修炼。几年下来,他系统掌握了宽带4G通信基站、IP语音、自动跟踪等技术。他不仅能够熟练操作新设备,还就提高某通信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申请了科研立项,并成功结题。
今年4月,某返回式卫星回收任务中,首次采用新型通信设备实时传输测控数据,经多次实验发现通信效果不佳。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李占山建议设计了数据转换程序,在中心进行转换后再进行数据传输。此方案确保了任务中信息传输稳定清晰。
“动中通,联系草原二号,报告返回舱定向方位角。”“明白”……
11月18日下午,阿木古郎草原的宁静再次被打破。李占山带领地面车队,风驰电掣般挺进神舟十一号返回舱预报落点。车内调度口令此起彼伏,李占山紧盯设备屏幕,轻击键盘,密切观察着各项数据的实时状态。查看设备链路状态,及时拨通卫通电话,精确调整通信电台信噪……一系列操作有条不紊,快速精准。
返回途中,夜色从广袤的牧草弥漫开来,一轮皎洁的月亮徐徐升起。这再熟悉不过的草原月夜,在李占山看来今天格外美。他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下这样一句话:“不喧哗自有声。好兵要像匠人一样,一刀一刀雕刻心中的天籁。”
奋斗的人生不迷航
■李占山
从搜索引路人到通信负责人,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矢志航天的坚定信念和追逐梦想的赤诚之心。我愿用奋斗的人生,书写航天测控事业的华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