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近日网传温州炒房团对阵“史上最严厉”房地产调控,其结果“全军覆没”、“血本无归”的说法,一位重量级温州炒房客陈海(化名)笑着告诉中新网记者,用“崩盘”来形容温州炒房团的现状并不恰当,准确地说应该是少数人的“退市”和多数人的“转战”,而内陆城市和商业地产将是他们接下来的投资重心。
陈海是温州炒房团的一名大股东,最早进入房地产领域是2001年。据他透露,温州炒房团中近70%的炒房客已做好伺机抄底的准备。
“当时出于置办婚房的需要,我和我太太购买了一套100多平米的商品房。之后发现房价上涨的幅度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想象,于是便有了投资房地产的想法。”陈海道出了最初的炒房原因。
虽然大多数人认为“房价完全是温州人"炒"出来的”,但在他看来,温州人之所以“炒房”正是因为看到了房地产行业商机无限的市场前景,属于“看涨买进”,而非有意“哄抬房价”。
温州炒房客:“崩盘”只是个传说
2012年上半年,为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中央政府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继续坚决抑制投资投机需求,对触及到限购限价底线的举动严防死堵。
如此高压政策下,自2012年1月起,全国十大重点城市成交面积环比几乎全面下跌。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杭州曾出现近69.50%的跌幅,为重点城市之最;截至7月,温州新房价格比2010年房价最高位时,下降约30%—40%。这导致许多温州炒房客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不过,陈海也表示,说崩盘是夸大其辞,的确有部分投资者逐渐脱离了炒房团,回归本业,但大多数温州炒房客并没有全部撤资。“目前,有70%的炒房客已准备好伺机抄底。”
在记者的调查中,陈海的观点也得到了其他温州炒房客的赞同。“虽然我们在温州、上海等地的物业减持幅度达到50%,甚至80%以上,但保留物业的数量依旧可观,其升值空间也非常大。”一位炒房客告诉记者。
陈海告诉记者,温州炒房团因房价下调的亏损不超过10%,失足主要缘于民间借贷。
转战投资重心:内陆城市和商业地产
从2003年至今,温州炒房团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寒,顶住了国家房产调控的重压,其队伍逐渐发展壮大,又在商业激流中谋求转型,堪称市场经济的一朵奇葩。
来自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到2010年期间,温州在房地产市场的资金规模约为1000亿元,而历史最高峰达到2000亿元。
“我们接下来的主要投资重心会从长三角等沿海大城市向内陆城市迁移,同时也要从住房投资转战商业地产及大宗物业领域。”陈海坦言,随着国家一轮接一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使得商品住房投资的吸引力日益消退,反观商业地产项目,“政策几十年如一日”,具有不限购不限贷、可投资性强、回报期长等优势。
陈海认为,温州资本之所以对房地产行业青睐有加,不仅仅是由于该行业可在较短的投资周期内获得较高回报率,更是因为目前确实“无合适的投资出路”,因此,才加剧了温州资本的“热钱化”,同时促成了温州炒房团的诞生。
专家声音:温州炒房团太过乐观
对于温商“过分”的乐观,一些专家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杭州双赢置业营销机构总经理章惠芳则称,温州资本转战商业地产可能面临“生在黄金地,未有黄金价”的尴尬。“商业地产有很长的投资回报周期,意味着一旦投资下去,还要经历漫长的运营,这对投资者的专业性是种考验,不是所有温商想炒就能炒得起来的。”
中国指数研究院杭州分院研究总监曹旭东也认为,温州炒房团当下需关注的应是其自身如何解套而非抄底。“这很有可能是炒房客们希望他人能尽快接盘而所放出的"烟雾弹",商业地产领域也仅部分实力较雄厚的温商能顺利转入。”
曹旭东还表示,目前商业地产亦处于历史高位,投资风险相较于住房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记者夏毅实习生吴佳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