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地区和城乡二元结构还存在的前提下,户口的诱惑力肯定是巨大的。这样可以理解为什么各地的招贤纳士的政策都围绕着户口,拿入户做绣球,这也是人才流动到这个地方最敏感的条件,真正促成他们“用脚投票”的关键。
用户口吸引人才留下是个必要的选择,但也不是唯一和最终的选择。我们不要忽视人才为什么要从一线向二线城市流动,除了这些新城市的条件外,难道是因为一线城市不再有吸引力,没有发展机会了吗? 当然不是。一线城市对青年人来说发展越来越受限,越来越难以进入,因为一线城市的资源已经达到饱和临界,已经没有能力接纳膨胀的人口,公共服务的能力也越来越有限。
对于急于发展、吸引人才的二线城市来说,也要考虑人才吸引的适度性、梯队性和规模性。对于所有的中国城市而言,伴随着快速城市化过程的一个问题就是,面临庞大的就业人口,城市的资源和容纳能力相对而言是有限的,甚至是不足的,都存在容纳饱和临界点。如果不能及时未雨绸缪做好规划准备,过度的人口聚集会带来加剧的资源竞争。
经济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人首先是消费者,其次才是生产者。对于城市或单位来说,人首先是成本的问题,解决好了之后才是资本。
生产力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需要把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相结合,二者处于最佳均衡点,生产力才能达到最高,经济才能发展最好。如果人力资源过多,而其他资源不足或者配套跟不上,那么人力资源就可能异化成人力成本,变成发展的负担,这就对城市发展不利了,会带来一系列的大城市病。这就是当下的一线城市发展的瓶颈。
二线城市户口绣球热政策后面更多要有冷静的思考,对于长期的城市发展来说,需要考虑如何合理有序地吸引人才,如何把各种层次的劳动力有效搭配组合,如何把眼前需求和长远利益相结合,又如何综合配套各种资源和服务性改革,避免出现现在大城市发展的“城市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