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第十三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对3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299名全国技术能手予以表彰。这些奋斗在生产一线的技术大师,用他们平凡的经历、多年的坚守创造出了一项又一项不平凡的成绩。
作为在国家层面上实施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1995年原劳动部建立了“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制度。截至目前,共开展了13届表彰活动,累计评选表彰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30人,有2728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近年来,我国高技能人才发展迅速。据测算,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达1.65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501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27.3%。然而,高技能人才仍是我国人才储备的一大缺口,高技能人才在发展中仍受到种种“诱惑”和限制,如何让这些技能大师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人生价值,成为社会各界都需关注的问题。
技能大师也曾遇到徘徊与迷茫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维修电工高级技师罗昭强是今年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之一,26年来,他一直坚守在高铁事业的第一线,从一名普通的维修电工成长为自动化设备维修领域的“工人博士”。
说到自己20多年的一线工作,罗昭强表示,自己在工作中也曾感到困惑和迷茫,也曾想过是否要跳槽。
“中间有一段时间,有一些企业向我伸出橄榄枝,甚至有一些国际知名的外企,当时我确实犹豫过,也想过要不要转到管理岗位,那时觉得自己的才能没有体现应有的价值。”罗昭强说。
但是,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技能人才越来越受重视,这让罗昭强渐渐走出迷茫。“现在,我们公司管理人员、技工的上升通道都是打开的,每一个岗位都有足够的、相应的上升空间。这让我感到,留在一线是正确的决定”。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对于高技能人才给予了多种补贴形式,切实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例如,从2008年起,人社部每两年选拔不超过40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次性两万元的特殊津贴。截至2014年年底共有1772名高技能人才享受了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记者了解到,2016年开展的第13届表彰活动,中华技能大奖的金牌由50克提高到100克,获奖者还将获得1万元现金和证书、奖牌等物质奖励。
政策支持让技能人才可以留在他们喜爱的岗位,也让技能人才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换来物质和精神财富。得奖者之一,济南铁路局青岛动车段动车组机械师刘波就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技能人才之一。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10年前,很多人都不愿意留在基层,近年来,很多激励政策的效果开始显现,也有不少干部又转成技师,留在一线工作。”
技能传承离不开青年人才培养
技能人才的发展离不开青年。在福利待遇和发展空间的限制下,很多青年技工人才不愿长期留在生产一线工作。但随着近年来相关政策的支持,这一局面已经开始扭转,青年人才正依靠他们的活力和自信占领生产一线。
青年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前辈”们的坚守和指导,刘波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在自我成才的同时,以人才培养为己任,以动车机械师队伍“综合素质优、技术水平高、应急处置快”为目标,对职业技能培训模式进行创新,实施阶梯式递进培训,取得了明显效果。
2013年,刘波技术创新工作室成立以后,他带领团队开展现场教学、技术讲座、攻关改造、名师带徒等活动,培养出动车检修运用高技能人才800余名,技师、高级技师60余名,为企业发展储备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2014年的第四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动车组机械师决赛中,刘波作为教练带队荣获团体第一名,4个动车组车型第一名,并获得个人全能中的5个10强席位。
“现在公司很多技术能手都是90后,有个知名的‘动车段四小工’,是4个90后的年轻优秀技工。”刘波自豪地说。
本次获奖者之一胡耀华是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镇海港埠分公司的内燃装卸机械修理工。在练就自己一身“绝活”的同时,他毫无保留地传、帮、带,并探索“培训、练兵、比赛、晋级”“四位一体”的职业技能模式之路。自2012年实行校企合作以来,胡耀华每年走进学校开展理论授课、实操培训和技能竞赛。
“现在青年人才的待遇和发展空间都比以前好得多,年轻人也乐于留在一线工作。由于现在的待遇较好,青年技工的流动性也比以往有所改善。”胡耀华说,现在的青年技工可以参加各种技术比赛,这些比赛不仅会有物质奖励,还会为青年打开等级晋升的渠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