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很多高学历的父母喜欢拿自己作为孩子的比较对象,要求孩子以自己为榜样去努力。他们会说:“当年我……看看你现在……”,或者“我在单位……你在学校也应该……”,对孩子的要求会比一般父母更高。孩子和父母哪里有什么可比性!夸张一点来说,父母吃的盐都比孩子吃过的饭更多,父母的成熟是经历了多年的挫折、磨练才修炼而来,怎么能以此去要求孩子呢?
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会让我们难以看到孩子的长处,进而给孩子更多的消极评价和消极的心理暗示,对孩子多采取严格、甚至苛刻的教养态度,导致 孩子的不自信和压力。我们要做的是,是降低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发现孩子真正的闪光点,帮助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能接受真实的孩子, 那还指望谁来接受孩子真实的一面?
不放手孩子的未来,只能让孩子依赖自己一辈子。
写到这里,不由地想到了中国传统思想里的“中庸”有着极其丰富的道德文化内涵,但其包含的最基础的意思之一就是“不走极端”。时下,为了博眼 球,不少育儿文章都只强调一种片面的育儿观念;今天萌妈想说的,正是大家要对这样的文章和教育理念予以理性的甄别,对于我们自己育儿过程中相对极端的行为 进行反思和矫正,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常常把“别人家的小孩”挂在嘴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