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热爱地理 不贴明星海报贴地图
从小在广安农村长大的伍松,对于地理的认知,是从一张地图开始的。那是一本《品德与社会》的教材,中间有一张中国地图,大江大河,城市乡村,地图上星星点点的文字和符号让他觉得熟悉又陌生。一次在舅妈家帮忙烧火做饭,灶台旁边用于引火的废纸堆里,伍松发现了一本印有广安地图的书,如获至宝的他,居然用自己的数学知识,根据两个熟悉的地方的距离,推算出来了地图的比例尺大小。
中学时代的伍松对地理知识更加痴迷,除了看当年级的教材,他还找来高年级的地理书自己提前学习。卧室里不贴明星海报,他买来中国地图挂墙上天天看。地图上经常摩挲的地方已经摸得发白,他就用透明胶细心粘上。地图上全国每个县市都被他烂熟于心,甚至旁人随便说出个地方,他都能马上指出所在位置。
高中第一次月考,伍松轻车熟路,地理考了全年级第二。高三学业紧张,睡觉之前,他总是把地理书拿出来翻阅,“感觉就像听歌,对我来说就是放松。”紧张学习之余,伍松爱在纸上信手涂鸦,随手画一个图案,然后在脑海中假想这是一个国家,“我会画些山脉、河流、湖泊,再画上各个我假象的省份和首都,再配上各种等高线。”
7000公里骑行 跑遍成都20区市县
篮球比分直播:4月9日傍晚,伍松骑着共享单车回到位于温江的学校。当天他从温江校区出发,经蒲江、新津返回,全程201公里,完成了他骑行走完成都20个区市县的夙愿。东至金堂淮口,西至大邑花水湾,北至蓥华,南到蒲江,手机上密如蜘蛛网的黄色线条,记录了他这一年骑行7000公里的轨迹,这相当于3倍成都到北京的距离。
2014年,遵从自己的爱好,伍松考取了四川农业大学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习之余,他有更多的时间去探访地图上那些熟悉的名字。从古蜀三星堆遗址到彭州山区,之前在地图上看过无数次的名字在他脚下一一呈现。 每到一地,伍松都去看山看水,看自然风物。在他眼中,成都地区有一种“临界”之美:雪山融水从川西高原丛山峻岭中一路蜿蜒奔流,来到成都平原,大江大河带来人口繁荣,催生了城镇。比如石亭江旁的洛水镇,味江河旁的街子镇等等,同时也带来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伍松还是成都雪山爱好者眼中的“标王”,随意给他一张连绵起伏的山脉照片,他都能很快的做出标注,从山脉名称到海拔高度。
西蜀关山入九天,今歌一曲蜀国弦。子云已赋蜀都胜,杜甫常称西岭颜。玉垒浮云万古变,锦江春水千年传。山川灵气钟成都,惟愿长居天府原。这是伍松自己写的一首诗,即将毕业的他希望找到一份和地理相关的工作。他在考证文章中写到:玉垒浮云,悄默无言,见证了成都的过去,陪伴着成都的现在,亦将与成都共赴未来。这未来里面,应该也有他的影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