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每年几十名中考“A+”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县城,96个村里能考到这一成绩的学生至多一两个。这意味着,无论依靠成绩还是家境,能在高中前走出大山的孩子基本来自城镇。对于占绝大多数的农村孩子而言,最好的归宿就是考入凤山高中。
“始终有舆论鼓吹一枝独秀的‘超级中学’‘优质中学’有利于农村孩子跃迁,事实恰恰相反。”熊丙奇说,“在拥有超级中学的城市,农村学生的本科一批上线率几乎全部下跌。”
“把培养高分学生默认为超级中学的任务,无疑是推卸责任。”熊丙奇认为,像凤山一样,当县中丧失了培养重点大学学生的能力,恰恰剥夺了农村学生享受教育公平的权利。
他认为,对于农村子弟“均衡、公平”的教育体系,应该是“每个县都有至少一所优质的高中,一部分优质的师资生源留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良性循环”,而不是所有优质资源都向城市和个别超级中学集中。绝大多数农村孩子无法进入门槛较高的超级中学,这些资源再“优质”也与他们无关——最终,留给他们的只有愈发干涸的县中。
“拯救的钥匙其实在政府手里”
为了培养出高分考生,凤山高中近年尝试过各种努力。去年出台的奖励办法是,从紧缺的学校经费里挤出资金,奖励高分考生。高二高三学生月考达到一本线,每次奖励200元;如果分数超过600分,“依照分数给予等额金钱奖励”。
另一项措施,是与南宁三中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后者是本科一批上线率在85%以上的中学。
2017年夏天,罗凤章拿出大半时间前往临近区县考察。其中有的中学同样地处贫困地区,教学成绩一度与凤山高中相仿,如今却能在每年招录约100名中考“A+”考生的情况下,使近300名学生本科一批上线,效率甚至高于整个河池市综合实力最强的河池高中。
为了留住生源,这个县几年前曾规定,公务员和教师子女,无论中考成绩如何必须在本县就读,否则年终考评不合格。各乡镇也需要落实中考高分考生在本县就读的名额,凡是将孩子送到外地读书的,一律视为经济条件过硬,不得享受任何贫困补助。与此同时,县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奖励师生。
如今,不再使用强制手段,当地也能留住大多数本地高分考生,教育质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凤山高中也在5年前采取“违规手段”设立初中班,从初一直接培养学生,并与学生签订协议,要求无论中考成绩如何,高中须留在凤山就读。
篮球比分直播:,第一批初中班约百名学生将参加高考,根据目前的模拟成绩,罗凤章估计大约有20人能达到一本线。
“当大城市和超级高中肆无忌惮地吸收高分考生,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保护本地教育资源,只能以违规对抗违规,有些无可奈何。”熊丙奇回忆自己在另一省份调研的经历,有的县教育堪忧,校长没精打采地对他说,“有希望上一本的好学生,甚至培养到高三了,都会被超级中学抢走,老师们都觉得没劲。”
另一个县的官员则告诉他,该县高考成绩不错的诀窍竟在于初中教育刻意“放水”,压低中考分数,从而使得超级中学无法在本县招生,将优质生源留在县内。
熊丙奇这些年始终呼吁,不要对超级中学过分迷信。他甚至认为,比照录取生源的质量,超级中学的高考上线率并不耀眼,“离开优质生源,没有任何特殊之处。”相反,不被看好的县中只要优质的师资和生源回归,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良好的求学环境,反哺更多无力进入超级中学的普通学生。
在他眼中,像凤山高中一样濒临凋敝的县城中学,“拯救的钥匙其实在政府手里”。方法无非两条:一要严格执行教育法规,限制异地招生,将本地生源留在本地;另一方面,加大投入,全力提升辖区内教育质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在凤山这种贫困县,重筑教育体系并不简单。想要改变高中的窘境,必须从底层抓起,首先完善乡村的幼托机构和小学、初中的教育现状。
他担心的是,地方主政者追求一时的政绩,试图采取一些“短平快”的方式拉高录取率,却对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教育体系不感兴趣。
距离2017年高考还有半年时,不放心的罗凤章跑到河池求情,将牙乔莉在内,全校成绩最好的10名学生送到河池高中读了最后一学期。
这项措施被罗凤章反复强调为“没有造血功能的无奈之举”,被一些教师视为“践踏尊严”。可就在几天前,县里做出决定,希望将这一手段进一步“发扬光大”:今年将成绩最好的50名高三学生送到南宁三中培养。
作为仅有的两名考过一本线的毕业生,牙乔莉在高考后迎来了属于她的表彰大会和3000元奖金。很多人并不清楚,她随打工的母亲,一直在江西读高中。除去前往河池的一学期,她在凤山高中实际只就读了一个月。但整个夏天,她都是凤山的骄傲和安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