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有学区户口却没有产权房而被学校拒绝,南京市民陈斌(化名)将所在鼓楼区的教育局告上法庭。11月29日下午2:30,这起行政诉讼在南京铁路运输法院开庭。
陈斌说,《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而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制定的“儿童户籍、实际常住地、产权证(产权证是指房屋所有权证,持有者为适龄儿童的法定监护人)三者一致,才可以报名入读该区内的对口小学”的规定,违反了义务教育法这一法条。
他说,这一“不合理”的规定使其儿子陈小兵(化名)无法入读南京市久负盛名的重点小学——力学小学。
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在答辩中称,鼓楼区政府制定的入学要求确实为产权证、实际居住地、户籍所在地三者相统一,这是根据市教育局的政策精神来制定的具体规则。当天,鼓楼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及代理律师等出庭应诉。由于双方争议较大,审判长宣布择日宣判。
“为什么孩子读小学要舍近求远”
11月1日,陈斌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他的儿子陈小兵生于2008年10月,2015年5月报名入读小学时遇到了困难。
他说,自己和陈小兵的户籍所在地和实际居住地均位于南京市鼓楼区虎丘路的一处单位公租房内,该房系在南京市力学小学公布的施教区内。但是在报名入学时,力学小学却称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规定,除了户籍和实际居住地符合条件之外,产权证也必须在该施教区内。
南京市力学小学2015年的招生通告 受访者提供
此外,在新生登记时,鼓楼区教育局曾经发现陈斌在玄武区另外有两处独立的产权房,曾劝他将他和其儿子的户口迁至玄武区的房产名下,并实际居住,在玄武区享受义务教育。
但陈斌认为,他和陈小兵的户籍都在力学小学的施教区内,应该遵循义务教育法中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的规定。且位于鼓楼区的住房对他来说居住更为便利,没有必要搬家变更实际居住地。
后来,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就把陈小兵安排到离家较远的汉口路小学就读。为了不耽误正常入学,陈斌只能让儿子入读。
陈斌认为,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舍近求远”安排他的儿子到离家较远的汉口路小学就读,违反了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依据户籍所在地“就近读书”的原则。他要求法院作出判决,调整陈小兵小学阶段义务教育学校为南京市力学小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