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责任为所有学生提供充分和公平的教育资源。一些学校从功利角度出发,对新生进行二次选拔,组建“学霸班”,实质上是重新分配教育资源,让“好学生”享受更多资源。优质资源只能满足部分学生,一方面与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理念有关,另一方面也暴露了高等教育资源总体上仍然存在供需矛盾。
批评现有教育资源分配方式,不是说高校不能以较高标准培养部分学生,也不是说高等教育资源分配要搞平均主义。让优秀学生获得更好的机会,比如较早地进入实验室从事科研,首先要秉持开放态度。在新生入学初就搞选拔,控制“学霸班”名额,明显有悖于开放。大学新生的志向还不确定,成绩好的学生未必有科研兴趣和能力,而成绩一般的人也许恰恰更有科研潜力。
大学完全可以在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科研项目要求上提供不同方案,让学生自主选择,多作尝试,以后期淘汰的方式自然地分流学生。同样一门专业课程,可以设置不同的难度,可以区分英语教学和汉语教学,只要学生能通过期末考试即可。同样,如果大学科研项目、实验室要吸纳本科生,也不妨采取开放态度,由科研项目的主持教师决定设置怎样的标准、吸纳怎样的学生。
大学的意义在于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可能。大学设置“学霸班”的做法,就是从学习资源上限制了人的可能性。这不是什么高明的做法,更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只有为所有学生创造开放的机会,大学教育才能保持生机,学生的竞争也才是公平和富有活力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