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是永远的追求和梦想
杨冬梅今年44岁,她的性格真的有如一朵绽放在料峭春寒中的梅花,爽朗而真诚。
杨冬梅除了自己的母语蒙古语讲得好外,她的汉语和日语也非常好,她一直是在蒙古族学校任汉语课的老师。
而她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也坚定了她为教育事业奋斗一生的理念。
“我的母亲不识字,但她的拼搏和不服输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她常教育我虽身在乡村也要有高远的目标,要有崇高的理想。”
杨冬梅年少时家里困难,只有父亲一个人工作。在从事教育工作的父亲的影响下,家里3个孩子后来都从事了教育工作。
高三那年,杨冬梅在科右前旗额尔格图镇额尔敦嘎查教学点担任一名代课老师,当时班里一共有11个孩子。虽然工资少、学生少、老师少,但在这里杨冬梅收获了自由、快乐和感动。
1998年,杨冬梅调到乌兰浩特市蒙古族小学担任汉语学科教师。“那时候一道教学题我可以找到四五种解题方法,不知道什么叫累、什么叫苦,一门心思就为了做好自己的工作。”
杨冬梅回忆,当时班里有位女生,因母亲天生聋哑,不能教她说话,她的发音比同龄孩子慢,绕舌头,学习也跟不上,还经常因为帮父母干家务活而耽误课程。
杨冬梅不希望她掉队,她与孩子父亲一次次商谈,希望家里给孩子多一点学习时间,鼓励孩子坚定学习信心。杨冬梅让这个孩子每次说话都看她口形,慢慢发音,一句话发音正确了,杨冬梅就给她一个手势、一个小小的奖品,鼓励能给孩子带来无穷的力量。
后来,孩子也敢发声了,短小的句子能清晰地说出来。看着自己有了进步,孩子的自信自然增强,也就更努力了。现在,那个小女生长大成人也有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杨冬梅说,那个女孩在她的教育下成长,相信她一定会为那时的努力而开心。
刚参加工作时,农村学校给杨冬梅的印记几乎影响一生,并激励她深爱农村教育,要去农村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萤火虫的光点虽然微弱,但亮着便是向黑暗挑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