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获奖100万元,又全部捐出
2017年9月28日,方汉奇荣获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奖金100万元。
关于方汉奇先生的颁奖词如此写道:
“先生以毕生心力,七十余年如一日,潜心治学中国新闻史,为新中国新闻学重要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据法制晚报·看法新闻报道,“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是吴玉章基金委员会为表彰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学者设立的专门奖项,于2012年首次颁发。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奖项,是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齐名的最高荣誉。
12月24日,方汉奇将所获奖金100万元全部捐赠设立基金。“方汉奇基金”在中国人民大学成立。
微博@人大新闻学院 图
据@人大新闻学院微博介绍,方汉奇基金将以方汉奇教授此次捐赠为启动资金,争取持续募集资金保障健康运转,使其为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支持中国新闻史学会发展,支持新闻学、新闻史学研究。
自称“90后”,这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
“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教新闻史。”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他说,虽然中间有起伏,但做到老,学到老,到现在仍然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教学需要不断更新,学无止境。”
刚过92岁生日的他在新闻界内桃李满天下,被称为新闻史学界的“泰斗”。他却谦虚笑称,自己不过是中国新闻史浩瀚长河里好奇探索的“90后”。
据羊城晚报报道,在学生们眼里,老教授勤俭节约,“一辈子其实也没啥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此前曾表示,“方老师直到退休时薪水都很低,没攒过什么钱。如今91岁了,每天自己到食堂打饭。”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新闻教育工作,方汉奇每月仅有104元的讲师工资,一拿就是25年,“我不会理财,但量入为出,所以也不差什么钱。”
学校十几年前给他分了一套房子,只有使用权,他安心埋首书斋做学问。房子在校园里头,步行到新闻学院办公楼只要三分钟,“学生要来找我、需要开个会什么的都很方便。”
作为新中国资历最深、教龄最长的新闻史学家,方汉奇心心念念的都是新闻史学科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新闻史有那么丰富有趣的事儿,如果老师还讲不好课,那可要打板子。”有学生谈起方先生的课,用八个字形容:满座叹服,惊为天人。
他讲梁启超,随口就可以背出一篇千字政论,一边背诵,一边踱步,兴之所至,旁若无人;他讲邵飘萍,正史、野史,大人物、小人物,大事件、小事件,娓娓道来,举重若轻。“我没有多大天分,只不过在积累上舍得下一点笨功夫而已。”方汉奇自嘲“底子薄”,做学问并无捷径,唯有整天泡在图书馆恶补。
在半个多世纪里,他曾做的学术卡片密密麻麻地摘录了各种报纸和书籍上搜集到的有关新闻学方面的资料。正是这一张张学术卡片,为他织就了一张立体庞大的知识网,写就了中国新闻史研究最权威的工具书和教学参考用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