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中生都喜欢去非洲搬砖、盖房子
湘西的农民不会知道,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有这样一群想要吃苦、体验生活的孩子——他们的家庭年收入达到上百万元,想要去国外上大学,却苦于没有漂亮的、令人眼前一亮的社会实践经验,为此,家长们会花上数万元送孩子去非洲“吃苦”。有的在非洲保护野生动物,喂大象吃些草,拍个照;有的到非洲帮助当地人盖房子,搬两块砖,拍个照;还有的在非洲做义工,给孤儿院的非洲孩子送些文具,拍个照。
“中国农村就有这么好的实践空间,连中国农村什么样都还不知道,去什么非洲?”汪星宇离开“黑土麦田”,拉上自己的好朋友金一斐,一人出了10万元,创办自己的公司“乡村笔记”。
“乡村笔记”的目标客户群,就是一群想要寻找真正的社会实践机会的初、高中学生。全国范围内正在进行的中高考改革,成为两个复旦大男孩放弃高薪外企、储备人才公务员职位的最大吸引力。
根据教育部高考改革方案,今后高校招人不再只看分数,以社会实践、学生个人能力为主的综合素质评价也将会占到较大比重。“这方面需求会越来越大。我们中国自己的农村都没建设好,为啥花几万元去非洲作贡献?”汪星宇想要把这部分需求产生的收益,尽可能多地留在中国农村,而不是非洲大草原。
在上海,汪星宇曾发动身边朋友做过小范围调研,上海中学生中,真正去过农村、了解农村生活的人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上海孩子心目中的农村,就跟我过去的认识一样,嘉定的葡萄园、南汇的桃林、川沙的西瓜田、奉贤的草莓大棚、阳澄湖的螃蟹塘。”但实际上,湘西的农村,才真正具有“中国农村”的代表性——不通水电,只有旱厕,睡猪圈隔壁。
而相比花上四五万元去非洲,从上海到湘西农村参与实践的费用要低得多。根据“乡村笔记”团队的测算,上海高铁6小时到怀化,从怀化坐大巴车去湘西农村,住在当地招待所,每天下乡,吃住交通17天的总费用不过五六千元。
“为什么不能让更多青少年到湘西去?”今年寒假,“乡村笔记”将组织第一批约60名学生到湘西花垣县金龙村,进行文化互动、民俗体验、经济发展调研等,邀请高校名师指导学生一起进行田野调查、乡村发展设计等。参与者中,不乏上海示范性高中的学生会主席、学生会干部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