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手老师坚守25年写师魂
“字写得不好,我很羞愧”
“当年上天只要了我的双手,没有夺走我的生命,我感到庆幸。有了生命,我才能在教育这个阵地上孜孜以求,尽心尽力地做事。”马正发说。
今年55岁的马正发,从小就希望成为“高尚”的教师。高中毕业之后,他如愿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但是,当他正踌躇满志要在教育热土上“干一番事业”的时候,1992年的一场意外,夺去了他的双手。
没有双手,但他仍然没有丢掉成为老师的梦想。经过多年的练习,他用双臂解决了写字的问题。
25年,他用没有手的双臂,教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他看着曾经的孩子慢慢长大,孩子们也都还记得,那个在学校没有手的老师。
“烛光”照亮愿望
“我叫马正发,今年55岁了,我是郧西县夹河镇陡岭子完全小学的一名教师。”马正发在面对记者提问时稍显紧张,把作报告时背得最熟练的一句话先扔了出来。之后,随着紧张的心情逐渐放松,他才开始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
他告诉记者,在五六年之前,当他面对学校的领导甚至同事的时候,由于没有办法握手,他都会下意识地躲开,“我都不敢去打招呼,要么躲在教室,要么躲在寝室。”
“烛光”照亮愿望
马正发是土生土长的湖北郧西人,尽管普通话已经相当标准,但偶尔还是会带出几个当地方言的感叹词。
他所在的夹河镇陡岭子完全小学,是山梁之上的一所小学。这所学校距离他高中毕业时入职的孙家沟小学,大约只有10公里。而马正发家,正是在孙家沟村。
“在我上学的时候,接触到了我的老师,我认为,教师这个职业还是很高尚的。”马正发告诉记者,或许是老师作为“蜡烛”照耀他,让他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才让他在小时候就有了一个愿望——成为一名教师。
1981年1月,马正发高中毕业之后通过考试进了教师队伍。对于当年选择到乡村当一名教师,马正发告诉记者,他是在农村长大的,知道农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孩子们那种渴望知识的眼神,我始终铭记在心。”
从那时开始,他辗转在夹河镇内的樟花沟小学、石门小学、卧龙岗小学、寨沟小学(就是现在的陡岭小学),基本一直担任小学毕业班的班主任。
参加工作后不久,马正发讲的一堂语文课,令他感受到了当老师的信心和动力。
当时文教组三教辅导员曾组织全镇部分教师几次来听他的公开课,其中他主讲的《幸福是什么》一课,获得了全镇语文教研竞赛一等奖。
“这一节被领导和同行认可的公开课,给了我更进一步的动力和信心。”马正发说,他当时心里暗自高兴自己是块教书的“料子”,“要好好干,当一名好老师。”
当年,他除了教书之外,还要勤工俭学,“我也是全力以赴,为学校养过鱼、加过工、养过蚕、酿过酒,创下了可观的收入。 ”
1987年,马正发由石门小学调往寨沟小学。他临走时,家长、学生居然都不放行,学生们拉着他的被子不放,他也是热泪盈眶,依依不舍。
一场意外失去双手
但一场意外,让正踌躇满志的马正发,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他还记得那是1992年6月的暑假,他昏迷了好几天。当他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双手都没有了。
“我就对着天空喊,这辈子完了。”马正发说,当时他躺在病床上,心情失落到了谷底,觉得自己再也当不了老师,回不到学校了,也没有办法再和学生们一起生活。这个念头一直占据着他的大脑,“说实话,当时的我连死的念头都有。”
但妻子的真诚抚慰,让他心里有了一片绿洲。妻子常常开导他,“我当初跟你时,你好好的,人也很帅,现在你出了事故,我也不会变心,就是生活苦一点而已,难关也会渡过去的。”
尽管有妻子的耐心开导,但很长一段时间他还是走不出心灵阴影,他一直在想:“我怎么会变成这样?还能写字吗?还能像从前一样回到学生的身边吗?还能和妻子一起去山上砍柴、上坡种地吗?曾经的教师梦,还能继续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