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短发,一脸笑容,黑框眼镜,清爽干练。李颖每天早晨都这样迎接孩子们。
孩子们笑盈盈地,有的叫她李老师,有的叫她李妈妈,她一一夸奖孩子们的进步。
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有的智障,有的听障,有的患孤独症。他们就读的阜新市爱心启智园,李颖既是园长,又是“妈妈”。
从2005年创园之初的73平方米小屋,到如今1500平方米的综合性多功能康复型园;从一个孩子的母亲,到121个孩子的“妈妈”,46岁的李颖说,命运使然。
脑瘫儿的母亲
李颖原是阜新市煤炭博物馆讲解员,性格开朗,爱说爱笑。1996年,李颖的女儿早产,原以为孩子出生是幸福生活的新起点,没想到却是她人生轨迹巨变的开端。
李颖的女儿将近两岁时,被诊断为脑瘫。她“不愿意相信,不愿意承认”。如今说到往事,她仍然不能自已,一脸泪水。
她不顾家人反对,辞掉工作,带着女儿踏上求医问药之路,“绝不放弃治疗,绝不抛弃女儿,只要我一息尚存”。
李颖带着女儿来到沈阳,但昂贵的治疗费用她实在无力承担。于是,她自己买来特教书籍自学,每天带着女儿进行肢体和语言的训练。“我始终有一个信念,女儿一定能变好!”
女儿4岁时还在用学步车,李颖带着女儿去广场散步,不少人指指点点,盯着她们母女看,“那种感觉像刺心一样难受”。
李颖好强。
她自问:“我的面子重要,还是孩子的健康重要?”
她告诉女儿:“要主动和小朋友一起玩,别在乎别人的眼光。”
女儿说话大舌头,李颖就手垫纱布拽着女儿的舌头,一遍遍地训练;女儿开始走路时,肢体动作不协调,跌跌撞撞,经常磕破膝盖擦伤手臂,李颖带着女儿爬楼梯练腿劲,还带着女儿“观摩”正常小朋友走路。
女儿6岁时独立走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李颖永远铭记那一刻,“我抱着女儿哭了起来,此前所有酸甜苦辣瞬间都化作泪水”。
女儿因先天脑发育不全,写字时颈椎直立困难,李颖就拽着女儿的小辫,让女儿昂起头来写。女儿做作业特别吃力,别人半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她要两个小时。李颖一直陪女儿直到写完。
如果不是因为女儿,李颖很难发现自己有多么的坚韧和耐心。
女儿今年21岁,已基本康复,在阜新一所专科学校就读计算机专业,喜爱摄影,还被省残疾人游泳队选中,进入沈阳体育学院集训,“是一个特别阳光特别自信的女孩”,李颖说起来是那么自豪。
残障幼儿园园长
李颖的女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的成长是快乐的,我感谢妈妈为我做的一切,我也能理解、支持妈妈的事业。
女儿逐渐长大,李颖积累了丰富的残障儿童康复经验,也接触了不少同样不幸的家庭。她了解到,很多残障儿童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康复期。“我们阜新是个小城市,而且有残障孩子的家庭往往比较贫困,也掏不起上特殊教育机构的钱”,李颖想办一个特教机构。
2005年9月,李颖跟亲戚借了6000块钱,租了一间73平方米的小房子,办起了爱心启智园。李颖立下宏愿,要创办阜新自己的康复机构,让更多的残障儿童得到康复治疗,让贫困家庭的残障儿童也能上得起学。
办学路漫漫。李颖很快遇到头一个问题——园开了,学生却招不到。
就在李颖发愁时,她注意到自己租的房子后面有个小区,一位老奶奶经常带着孙子在小区里散步,孙子不小了,也没上学,行为举止有些异常。
李颖是个有心人,上前套近乎:“阿姨,看您经常带着孙子溜达不累吗,怎么不送幼儿园?”
老太太告诉李颖,孙子出生后,表现越来越反常,但孩子父母不相信,也不让送幼儿园。李颖现身说法,打动了这位老太太,又说服了孩子的妈妈,“早治疗、早干预”。一家人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典型的孤独症。于是,一家人把孩子郑重地托付给了李颖。
这名孤独症儿童成为李颖的第一个学生,此后,李颖陆续招来5个学生,5个孩子5种不同的病症。
“刚开始没经验,也没钱,每个孩子只收300元学费,也聘不起特教老师,只能自己讲课,自己带着孩子们做康复训练,自己买菜做饭。”李颖说。
孩子们多了需要一一照顾,李颖每天就让女儿先睡,等到晚上9点别的孩子都睡了,再叫醒女儿给她辅导功课,如此这番,坚持了好多年。姐姐和妈妈因为心疼她,先后加入了李颖的团队,“母女三人齐上阵”。
孩子们的功能康复训练必须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为此,李颖走出阜新,去沈阳皇姑区启智幼儿园取经,去营口特殊师范学校购买专业教材,去南京特殊师范学院进修……
智障孩子的语音训练最费心思,有的孩子连最简短的句子也说不出来,李颖就一遍又一遍地教。孩子们在学数字1、2、3、4、5时,有的孩子不愿说“4”,想跳过去,李颖就在“4”的卡片下面放瓜子、巧克力等零食,作为奖品引导孩子来说。当孩子能说出完整的句子时,李颖能激动得跳起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