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勋常用的抬头,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讲席教授”。但很多与他有往来的国内学者朋友并不知道,他还是一个投资人、一名创业者。他参与创办过新能源企业,带着学生发现过解决高温光伏难题的新技术,还见证过一些“奇葩”创业项目的融资——比如,一种直接把草转变成美味牛肉的新技术,“牛吃草,人吃牛肉。可不可以跳过‘养牛’这个环节,让人直接吃草做的‘牛肉’?”
6月30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大师课堂》上,沈志勋用自己的故事回答公众有关“斯坦福教授‘不务正业’”的传闻,“很多人说,既是科学家又是投资人,肯定是斯坦福出来的。”
实际上,沈志勋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科学家。30多年前,他从复旦大学毕业,去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而他的研究方向,即便放到现在,也是全球最尖端的领域——超导。
超导是1911年被荷兰科学家发现的一种奇妙的物理现象。当时,科学家昂内斯和他的学生们发现,将汞冷却到-268.98℃(4.2K)时,汞的电阻突然消失。后来他又发现许多金属和合金都具有与上述汞相类似的低温下失去电阻的特性,由于它的特殊导电性能,H·卡茂林·昂内斯称之为“超导态”。昂内斯凭借他的这一发现获得了1913年的诺贝尔奖。
而在他之后,有19名科学家在超导及其分支领域因重大突破获得诺贝尔奖。爱因斯坦、海森堡、郎道、费曼等在物理学界声名显赫的先驱,都曾在自己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尝试过进行超导研究,均未有所获。
超导技术可以被应用在医疗中,比如核磁成像技术的核心就是超导;交通上,上海浦东机场通往市区的磁悬浮列车,也使用的超导技术。在电力、能源、无线通讯等领域,超导技术都有用武之地。
但沈志勋绝不仅是一个埋头钻研顶尖物理科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者。“如果对技术的应用有足够多的了解的话,你会发现,哪怕你对某一项的研究没有成功,你还是能做出一些新的事来。”沈志勋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技术或者研究都能尽可能大地发挥作用。
前不久,雪佛兰公司的一项发现,引起了这名物理学者的兴趣。这家公司发现,人们每天都在使用的石油,有很多与钻石结构一样的分子,也就是说,人们每天开汽车都在“烧钻石”。
沈志勋并不想从石油里头提炼出钻石来,他一门心思都在超导上。他想研究一下,这些存在于石油中的钻石结构分子,能不能做“超导体”。结果令人失望,各种实验证明,这些小分子并不具备“超导”性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