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宣布和北大医学部联合设立健康传播专业硕士,学制两年,学生毕业将获得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今年首批招生15人,其中6人是北大医学院本科生。消息以“从新闻专业到专业新闻:这件事或将被载入行业史册”之名爆出,固然有“标题党”之嫌,不过值得点赞的是,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优等生”,他们在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中迈出的这一步,具有不可低估的示范意义。
新闻传播教育“非理性繁荣”
其实,对新闻传播教育的不满,不是今天才有。这里有业界的不满、社会的不满,也包括学生的不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闻传播教育就是在不满中负重前行的,中外新闻传播教育莫不如此。业界不满新闻传播教育与实践脱节,学了一大堆在实践中无用的知识,该学的专业技能还得到学界补课;学界对新闻传播教育的不满是,“新闻无学”,在现有的学科建制和话语权版图中,新闻传播学没有太大的话语权。有的顶级名校干脆不设新闻传播专业。但上述困境丝毫不影响新闻传播教育的非理性繁荣。据统计,目前国内开设新闻传播类的院校有近千家,批量生产新闻传播类劳动者,教育成色不高,真正符合业界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占比不大,过剩的新闻教育产能更难以在短期内消化。这就倒逼新闻传播教育必须壮士断腕,调整教育结构,转变教育模式。
教育与业态的鸿沟空前拉大
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目标是为机构媒体培养人才,机构媒体行业的人才预期是明确的,也就是说,行业对新闻传播人才的能力预期在较长的周期内是明确、稳定的,新闻媒体对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以及这类人才应具备何种能力,是有明确预期的。业界有明确的预期,学界就朝着这个预期目标培养人。但新媒体技术引爆了一场“哥白尼式革命”,全面颠覆了传统媒体生态,深度改写了传统新闻传播教育和作业规程,使得新闻传播教育与新闻传播业态的鸿沟空前拉大。整个新闻传播业态大洗牌,系统不确定性骤然升级。业界精英在深水区作业,风险如影随形,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拍在沙滩上。每一位深水区泅渡者,都有“朝不保夕”的不安全感。在新媒体丛林中,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行业竞争如此惨烈,对人才的需求也十分焦灼。问题是,新闻传播教育界的反应相对迟缓,没有举系统之力,跟进新闻传播业态变革,多数新闻传播教育机构还是在强大的传统惯性轨道上滑行,变革意识不强,与业界和社会需求差距甚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