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26日在扬子晚报全媒体平台推出了“我的高考……”专题和系列融媒体产品征集,得到了众多读者的热烈响应,即便是在端午假期,也收到了许多热心网友的投稿,纷纷晒出自己的高考特殊回忆,讲述那段时光难忘的人与物。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子梦
考生“老大哥”
姚军,1953年生,苏州人,南京理工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教授,江苏省唯一的美育教授。
姚军参加1977年高考的时候,已经25岁,在一家工厂里当工人,离开学校也已过5年。“上大学,对我来说,是一个梦,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美梦。自幼我就听多了邻居中的大学生回忆当年大学里的美事,我的高中老师中也有一些是师范大学分配来的,在课堂上他们也会时不时地提及他们在大学里的浪漫,而那时的我只有听的份,只有羡慕的份。”怀着这份欣羡之情,姚军在单位报名参加了高考。
那时的复习迎考,异常艰苦,不能全心备考,白天还要上班,姚军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有时在上班时间,生怕领导看见,在我的工友的庇护下,偷偷地与其他考生相互切磋,探讨难题。”当年的高考要参加两次,“初试”大概就要刷掉70%的人,姚军靠英语成绩很幸运通过了第一次考试,有了去县城参加“正式高考”的机会。1977年那次高考,都是每个省自己命题出卷的。江苏省被安排在12月25日到27日,大冬天还必须自带铺盖去考试,“在招待所里,整天与那些全县的秀才们同吃同住同考试,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虽然当时已经25岁,姚军却在和其他人的对比中显得不那么自信,“当时的心情糟透了。”
还好几个月后,他收到了南京理工大学(当时叫华东工程学院)的《入学通知书》,“那天,我高兴得不能自已。” 1982年大学毕业后,姚军就一直在南京理工大学从事美育和艺术教育工作。现任全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高校美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