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人常说,我给了丁丁两次生命,我不否认他没有我就不会走到今天,但同样的,如果没有他,也不会有现在的我。我们母子俩就像一个“人”字,他是一撇,我是一捺,相互支撑,相伴相生,成就彼此。”
■对话人物
邹翃燕,1963年生,辽宁大连人,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
■对话背景
1988年7月,25岁的邹翃燕生下儿子丁丁,因生产过程中宫内窒息,丁丁被诊断为脑瘫。尽管医生建议她“放弃”这个孩子,但她执意要将丁丁抚养长大。
儿子十岁时,邹翃燕离婚了,她独自抚养丁丁。不幸中的万幸是,丁丁智力并未受损,在她精心陪伴下,丁丁学习成绩优异,2007年考入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年进入北大国际法学院读研,2016年3月,已经工作一年的丁丁被哈佛大学法学院录取,将于今年5月25日毕业。
邹翃燕和丁丁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引发热议。
5月17日,邹翃燕接受了华商报记者的专访。由于要备考美国司法考试,丁丁抽不出时间接受采访,他表示,希望自己能争气一点,早点养活自己,也让妈妈过上好一点的生活。
“取名‘丁丁’
希望他能留下声响”
华商报:丁丁这个名字很特别,有什么含义吗?
邹翃燕:第二个“丁”读作zheng(音同“争”),意思是成材的树木被砍倒时发出巨大声响,取自《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1988年7月18日,我生儿子时发生医疗事故,造成孩子宫内窒息。孩子出生后一连几天不会哭,也没有任何反应。我特别希望他通过努力,将来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离开的时候能为这世界留下点声响,所以取了这个名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