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学校有网吗?”
“有啊,蜘蛛网。”
“学校有多少老师?”
“加上我这个校长,一共3个老师。”
发问的支教老师和回答问题的校长都有些尴尬。那是2013年9月,杨华刚刚调到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山盆镇丛坝村丛坝小学任校长,他就出生在这个村子。支教老师待了一年离开了,杨华在老家的教育事业才刚刚开始。
摆在杨华面前的丛坝小学只有一栋破旧的教学楼,泥巴操场、围墙倒塌,但破破烂烂的学校还算是村里条件比较好的地方。
老师能考走的都考走了,有的出门打工不再从教,杨华“一个司令两个兵”,等待他们的是200多名渴望知识的学生。当地曾动议把小学撤并,但老百姓坚决不同意,矛盾尖锐时老百姓四处上访,要求保住学校。
祝洪伦是杨华的两个“兵”之一,儿时两人的家就隔着一条小河,他们都是丛坝小学的学生,又同在贵阳上过中专,当时在村里算是有学问的人。祝洪伦记得,百废待兴的学校在杨华眼里只有一条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行动起来,办好我们自己的学校
找到老师,是头等大事。
杨华一面向中心校申请新的师资,一面拉着祝洪伦到村里退休的老师家“三顾茅庐”,支教老师更是被当成“宝贝”。挣钱没多少,责任一大堆,村里能上课的退休老师犹豫再三。杨华趁着课后时间天天到老教师家做工作。
老教师同意回来了,支教老师也答应留下,尽管一个老师要上很多门课,有的课程老师自己可能也没接触过,但孩子们上课的事总算有了基本保障。学校没有网络,杨华和老师们一起翻书查资料,或者手机上网更新知识,教学工作一点也没落下。
教学只是大家的一部分工作,完成教学任务之余,杨华带着老师动手给学校砌围墙、通水、平整操场、种树、粉刷。学校的账面上不仅没钱,还有欠款,杨华有个原则就是不请工人。
在很多人印象中,杨华总是一双黑皮鞋,一件格子衬衣,一条灰色裤子,整个人经常灰头土脸的。老师郑钟清楚,学校里搬砖、铲土、和水泥、砌墙等“工地上的活”都是杨华带着老师们一起做,他也总是冲在最前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