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满是孩子和村子
“这个村里长大的校长想了很多娃娃的事。”学生家长何永财说。
除了孩子们在学校的几个小时,杨华最担心孩子上学路上的安全。丛坝村坐落于群山之中,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像彩带一般飘落在半山腰,有的路段甚至就在悬崖峭壁边上,碰到雨雪凝冻天气,湿滑的地面使人稍不留神就会摔倒。
螺丝岩是丛坝村天星、村公所两个村民组几十名学生每天上学的必经之路,这个距丛坝小学约300米的地方异常崎岖,再加上靠近悬崖,被当地人称为“送命路”。
2015年,杨华和家长委员会成员一起召开群众会,希望集资修路,这个想法很快得到大多数村民们的支持,仅仅几天就筹集了上万元的资金。随后,杨华又同村组干部一起组织村民投工投劳,5个月后,螺丝岩这段“送命路”变成了“安全路”。
路通了,方便了孩子上学,当地老百姓的山货也卖出去了,两个村民组的收入也有了起色。看到天星、村公所两个村民组发生的变化,其他村民组的群众自行集资近80万元并积极投工投劳,约16公里通组路将丛坝村8个散落在大山深处的村民组串联了起来。
谁也没料到,每天都显得很精神的杨华身体亮起了红灯。医院检查报告上写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多支血管病变、双侧细菌性肺类性胸腔积液、低氧血症、乙型糖尿病、胆囊结石等多种疾病。
医生建议杨华立即住院治疗,可他还是想回学校。妻子胡位群拗不过他,拿起电话打给了镇中心校校长。祝洪伦当时正好在镇中心校校长办公室,他记得自己第一次听到中心校校长用异常严肃的口气在电话里对杨华说:“我以中心校党支部名义,命令你赶紧住院。”
祝洪伦惊呆了,“一定是大病才这么说啊!”2016年4月27日,杨华正式住院,接受了心血管支架手术。术后出院在家休养了3天,杨华又回到了学校。
“农村娃儿不怕,顶得住。”祝洪伦又听到了杨华熟悉的说法。“他是放心不下孩子们。”祝洪伦说。
老师们分担了杨华的课,祝洪伦给杨华立了个规矩:在学校指挥大家做事,自己就别做了。杨华根本没把规矩没当回事,晚上还在办公室给学生打印奖状,老师们打印的奖状字有点歪,杨华不高兴,“娃娃们的奖状要贴在家里的,歪的像什么?”
2016年11月18日下午5时24分,妻子胡位群拨通了杨华的电话,催促他一起下班回家吃饭。“你先走吧,我手头上点事。”杨华回复说。胡位群开始往家走,还没到家就接到学校老师打来的电话,“杨校长晕倒了,你赶快来。”胡位群马上赶往丛坝小学,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胡位群赶到时,杨华已经没有了意识,校外小卖部的老板最先发现了晕倒的杨华,10分钟前,杨华给她打电话说,买一碗方便面做晚餐。
急救最终没有挽回杨华的生命,这位大山的儿子在孩子们喜欢的校园里,走完了14年的从教之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