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公平
黄旖觉得自己也任性过——大二暑假,她参加了香港大学的暑期游学。
那年的游学项目有美国、新加坡等选择,香港的项目最便宜,加上学校补贴的游学经费,自费部分不超过2000元。即使如此,她还是犹豫了2天才告诉父母。
成行那周,大部分时间她都留在香港大学听课、吃食堂以节约成本。“我记得听专业报告时,全英文的有点难跟上,就尽量捕捉关键词。”听完高密度的英文报告后,回到宾馆是她的放松时刻,透过窗户可看到“维港一线海景”。
有一回,她在香港街头迷失了,手里拿着为朋友代购的东西。唯一为自己买的是杯网红奶茶,排了半小时队。
一年后暑假,一位拿助学金的高中校友找黄旖咨询香港游学事宜。可校友最终放弃了,因害怕被同学质疑“困难生资格”。
一位大学辅导员曾和记者说起,他学院一位女生的确因为“困难生报名参加美国游学”被指摘。刚听到那位女生要去美国,群情激愤,不少同学每晚定时在校内论坛“炮轰”她。而这位辅导员觉得有失公允之处在于,当时根本没人在意这位女生品学兼优,本就符合学校选拔的游学人选。
风声在新学年的困难生认定工作来临前愈演愈烈。他找那位女生谈话,女生特别希望和大家澄清。他请那位女生写下情况说明,打算在新学年学院困难生认定会上代她解释。
“我坚信这次美国之行对我太重要了,我也确信它对我产生了巨大影响……”女孩在信里澄清了这次的自费支出,除去她勤工俭学以及奖学金积蓄,家庭负担的可能也不到1万元了,即使如此,她依旧自责不已。
那晚的认定会上,当大家听同行的学生说起女孩在当地只兑换了极少的美元,又说起她除了给亲朋买小纪念品没有任何消费时,全场沉默了。
“这就是他们真实存在的发展性需求,无论他们家境是否艰难。”郑大辅导员张晨曦说。
记者旁听过一场学院困难生认定工作会,会议一度陷入相同困境:一位申请人刚换了最新的苹果手机,同宿舍的人就手机是她自己买的还是亲戚送的讨论许久;还有位申请人喜欢手办玩具和电子产品,大家为他的爱好是否存在“过高消费”争论不下,后来证实他的手办不超过200元,而电子产品也是淘来的二手货才平息。
在郑大,一位接受过隐形资助的医学院女生让人印象深刻。她的着装简约却不失精心:微卷的长发、宽松的卫衣,丝毫没有生活拮据的烙印。女孩打趣说:“我擅长用最少的钱过上体面生活。”
当下大学,困难生该以什么面目出现?任何概括都有失公允。清晰的事实是:在这两所大学,收到隐形资助的还是困难生中的少部分。“我们隐形资助的学生人数,接近特困生人数,许多一般困难学生不在其中。”郑大学生处的魏东老师说。
多时候他们的缺口并不在3元饭补。”卢琳说起在西电每位同学每年可向学校申请2000元无息贷款,用于创新创业等发展性需求。
承认家境贫寒的学生需要更多发展的可能性,对他们的多元选择有更多认同,或许这只是公平的开始。
黄旖始终没对记者放下戒备心,反复确认隐私信息不会刊登,而且一直没向记者开放微信朋友圈。
“最好我的坦白能让和我处境相同的人拥有生活的勇气”,黄旖希望她是“暴露”在大数据算法密林之中的少数人,“一切都继续悄悄进行”。 (文中受助学生及困难生均为化名)(记者 杨书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