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未来
推动性教育进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京报:接受过性教育的孩子会有什么变化?
刘文利:我们每年都会访谈行知学校的学生。两周前,我们跟几位接受性教育课程的六年级孩子聊了聊。我们问,现在有些成年人觉得小学生不应该学性教育,不应该直白地讲生殖器官名称,你怎么看?孩子回答,“如果连生殖器官的科学词汇都不能说,那我们的医学要怎么发展和进步呀?科学知识为什么不能说呢,成年人没接受过性教育不知道,但不能不让我们学习啊。”我们欣然发现,接受过系统性教育的孩子,已经开始挑战成年人了。
一个上了六年性教育课的女孩对我们说,比她大三岁的朋友来月经了特别焦虑。她就告诉朋友,月经是正常现象,应该怎么应对。女孩特别自豪,尽管年龄比朋友小,但她学习的知识可以帮到对方。
我们已经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经过一年12个课时的系统学习后,儿童性健康知识得分提高,在结婚与离婚,宽容、接纳与尊重,认识自我与他人,学习协商,性别角色,电脑、网络与成长6个主题上的得分均比教育前有所提高,对青春期的身体发育、青春期性心理、生命周期与性、传染病的认识与预防等知识的了解也有所增加。
新京报:对于我国性教育的未来,你有何展望?
刘文利:2014年起,我们每年都会通过两会提案向政府建言献策,倡导把性教育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此外,我们也注重加大性教育宣传和普及,开设了微信、微博,组建新媒体运营团队,不断澄清儿童性教育的各种误区,同时解答网友疑问。
比较遗憾的是,从我们性教育实验学校毕业的学生,到中学后,就不再继续接受性教育了。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学习性教育是断裂的。我特别希望,从幼儿园到高中,孩子能系统地完成性教育课。现在,我们正在初中进行试验,教学材料也已初步编制,计划未来五年,完成到高中阶段的所有性教育课程。
孩子们每天都要从环境中接受各种信息和刺激。性教育要利用好学校的阵地,学校正规渠道提供的信息更加系统、科学、有结构性,一定好过在性方面“自学成才”。性是一个人能够感知到自己存在的标志之一,人们对性的探索热情向来很高,如果执意抹杀、阻碍,人很难树立自尊自信,也难接纳和满意自己的身体和人际关系,进而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
希望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系统的性教育,这对于青少年健康以及国家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A08-A09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马瑾倩 吴婷婷 黄哲程 姜慧梓 姚远 见习记者 应悦 徐美慧
A08-A09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