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学科体系的“碎片化”、中学生物理学科知识的结构性欠缺,已引起两院院士们的关注。昨天主题为“物理科学教育与科学素养的提升———现状与挑战”的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二届科学教育论坛在北京举行,杨玉良、朱邦芬等七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及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30多位专家教授参加论坛,围绕当前基础科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各抒己见。
研究生推导公式的能力在下降
有媒体曾统计过近几十年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大学本科专业,其中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80%为非生物学专业,化学奖得主超过70%为非化学专业,但只有18%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本科不是物理学专业。在列举了这组数据后,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杨玉良说,这是学科知识层面的反映,可以看出物理学是科学知识的基础,所以从物理教育出发探讨基础科学教育是非常合理的。
杨玉良表示,当前基础科学教育情况不容乐观。作为大学教师,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研究生专业知识基础和公式推导能力在下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沈保根对此深有同感。“我让学生修改毕业论文,他却对我说:文凭都拿到了,不用改了。”沈保根说,“一个物理学专业的博士生,学习了这么多年,就为了得到一张文凭、找一个好工作,我感到悲哀,当前真正对物理学感兴趣、有个性的年轻人少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夏建白也表示,在他们研究所,如今最吃香的专业是电子器件,毕业后去华为这样的大公司工作,起薪是五位数;其次是材料、超晶这些同样偏应用的专业,而理论物理学则面临着无人问津的尴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