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
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在北大青年研究中心(网教办),有一群小伙伴在为这个事情努力着。
“北京大学首届校园网络文化节”上,一个“点赞新青年”的活动,让一批校园里的学生榜样成为“网络红人”,他们在网络世界中,用自己的正能量影响着很多大学生。
来自光华管理学院的顾小栋就曾被“网络新青年”影响。那个在学校里被称作“小黄车”的团队是顾小栋的偶像。这是一个创业团队,他们把学校里的自行车资源进行整合,让校园自行车进入共享状态,学生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打开车锁使用,如今,他们已走出校园走向市场了。
这样一个有创意有想法的创业团队让顾小栋“脑洞大开”,现在的他也走上了创业路。
法学院本科生熊典开发了对学校多个部门网站和资讯实现有机整合的App,医学部开通微信公众号“医点儿团队”教大家医学常识,都成为身边的同学们追捧的网络“偶像”。
“北大新青年”微信公众号是青年研究中心(网教办)用来引导学生,为学生建设健康网络环境的利器。在这个平台上,有青年榜样的展示,有热点话题的讨论,还有对资深教授的访谈,而每一项都希望给学生传递正能量,让他们在网络世界中看清正确的方向。
诸如“图书馆里有人吃东西”的不文明行为,该不该制止,这样在现实生活中都没有人回答的问题,也会被“北大新青年”当作一次由线上向线下影响学生的尝试。
陈霄元说,在充斥着各方声音的讨论中,多数赞成制止的声音最终占了主流,那些不敢或者懒得去制止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被主流声音影响了。
这种传播主流声音的平台还有很多,比如“E言堂”系列讲座,比如“新青年·享阅读”读书沙龙。
自育,是最好的状态
在蒋广学看来,在这个青年为主体的网络环境中,不管什么样的教育与引导,最好的效果是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达到自育的状态,老师们也将从传统的教育者转变成为辅导者。
“看着他们折腾。”更多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把关人的角色。而这样做的结果是,他常常能感受到学生带来的惊喜。
“脱机自习”就是这样一个惊喜。
这个由青年网络发展协会组织的活动最初是在北大图书馆推开的,所有参与者在存放手机后坚持无网自习,通过时间累积计算最终排名。
事实上,让学生主动摆脱手机并不容易。
孟鑫还记得刚组织“脱机自习”时的情形,她会在角落偷偷地观察,“有些学生会很焦虑,会不时地过来索要手机。”甚至作为组织者的她自己也没办法坚持,“总想看手机,想着会不会有什么信息。”
但是持续的活动开展带来了显著的效果,一些学生在“脱机自习”中尝到甜头,在没有手机的状态下,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后来很多同学都可以坚持很长时间‘脱机’状态。”孟鑫说,学生从被动约束开始走向自我节制,甚至主动去影响带动身边的同学朋友,参加活动的人数也从最初的几十个到后来每次都有一两百个,自育的状态就此形成。
自育一旦形成,老师便可以从台前走向幕后。
2016年的“5+2”北大半程马拉松接力赛就是各学生社团联合,自己折腾起来的充满“互联网+”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从路程设计,到安全保卫,从人员招募到医疗后勤保障,每一个环节都是学生自己张罗的。
当120支参赛队伍、1500余人浩浩荡荡跑完了马拉松,远在广东出差的蒋广学觉得异常欣慰,“事实证明,自育的效果非常好,我们只要帮他们掌握大方向,让他们去自我实现,我们搭好平台,让学生去唱戏,结果一定会让我们惊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