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前沿计划主要支持三类科学家所开展的研究项目:院士级人才,即工作在科研第一线的院士和国际公认的顶尖科学家;杰青后人才,即曾经获得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现已结题的中年拔尖科学家;具有突破性创新思想和优秀科研潜质的40岁以下的拔尖青年科学家。
“这三类人才涵盖了老中青三个层次的拔尖人才,他们在不同的学术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科研资助需求。”高鸿钧表示,青年拔尖科学家思维活跃、热情高、活力强,是创新的生力军,应鼓励和支持他们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挑战世界科学难题、勇攀世界科学高峰,在科学前沿研究实践中磨练成长;中年拔尖科学家已经具备良好的科研实力,年富力强,需要在他们学术发展的关键阶段,支持其在前期科研工作基础上厚积薄发,产出重大原创成果;而对于有长期学术积累和很强学术影响力的顶尖科学家,应支持他们充分发挥把握学术方向准、解决重大关键科学问题能力强、善于组织团队协同攻关的优势,解决重大科学问题,产出重大原创成果。
“这三类顶尖科学家是我国科技实现由跟跑到领跑转型的中坚力量,完全有能力在国际前沿领域攻城拔地、创新引领,唯一缺乏的就是能保障其潜心研究、持久攻关的稳定支持。”高鸿钧说。
据介绍,为尽量避免行政化导致的遗珠之憾,中科院采取单位推荐和院士联名推荐两种方式。“2016年6月中科院面向全院征集项目建议,收到来自102个研究院所和大学申报的557份项目建议书。经过高规格的层层评审,最终批准了98个研究单位的408名拔尖科学家提出的项目申请入选首批前沿计划。”高鸿钧说,资助范围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命、医学、地学、信息、技术、前沿交叉等多个研究领域;受资助的三类科学家比例大致为2∶4∶4,中年、青年顶尖科学家占了八成。
理论、实验项目分类支持
据介绍,首批前沿计划项目的总经费超过10亿元——这笔大钱如何分配?与以往科技计划支持有何不同?
“首先是以人为本。”汪克强说,前沿计划根据不同类型拔尖人才的学术发展阶段和实际需求,确定支持项目的类型、方式和额度,充分体现了对基础前沿研究骨干人才的重视。
“在资助时间上,体现了稳定支持的特点。”汪克强告诉记者,支持项目分为直接支持和后支持(动态支持)两类,直接支持类项目将连续5年给予稳定支持;后支持(动态支持)类项目在给予2年支持后进行中期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再确定是否给予后续支持。
在资助额度上,实行分类支持。据高鸿钧介绍,根据科研工作性质不同,分为理论类项目和实验类项目进行支持。其中,理论类项目的支持额度为“院士或顶尖科学家”和“中年拔尖科学家”为20万/年,“拔尖青年科学家”为10万/年。实验类项目的支持额度为“院士或顶尖科学家”为80万/年—100万/年,“中年拔尖科学家”为60万/年,“拔尖青年科学家”为50万/年。“在编制经费预算时,我们坚持‘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的原则,在项目执行期间可根据受资助者经费的实际需求状况‘按需调整’。”
“此外,前沿计划所支持的科学家(或团队)不仅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潜质,而且其科研经费存在一定缺口。”高鸿钧说,“我们不想锦上添花,而是要努力雪中送炭,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