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来,高校对于“双一流”建设研究的热情高涨。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驱动力能否由要素驱动转型为创新驱动,转型为一个创新型国家。这是中国研究型大学的一次重要发展机遇。”2016年12月上旬,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在交大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双一流’建设专题研讨会”上表示,创新型大学需要有卓越的创新人才成长体系、科学技术创新体系、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和社会服务创新体系。
西南大学副校长崔延强则认为,西部高校不能走北大、清华的道路,而要抓住自身的特色,那才是西部高校的生命。
研讨会当天,有来自包括英国、日本、港澳台以及内地100多所高校的校长、教授等前来参会,就“双一流”建设的国际比较与借鉴、管理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国际化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西部高校建设“双一流”宜抓住自身特色
“在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的引领,国内各个层次、类别、地域的高校各自的目标是不同的。”浙江工商大学校长陈寿灿说。有106年历史的浙江工商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坚持以商脉相传。就类型而言,该校目前是由省政府、商务部和教育部共建,多年来逐渐形成了以传统商科为主体多学科兼容并包的局面。因此,陈寿灿介绍,在如何建设一流学科的思索中,学校选择了“以商科与经济、管理为核心,以理、工、文、法这些学科为支撑,以史、哲、艺等学科作为素质培养”的“大商科”发展路径。
另一方面,就地域而言,由于历史、经济及社会发展等原因,西部高校基础薄弱,在高水平人才、学术影响力、资金投入等方面与国内一流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差距较大。那么,中国西部地区高校在创建“双一流”中有什么举措?
西南大学副校长崔延强认为,西部高校不能走北大、清华的道路,而要抓住自身的特色,那才是西部高校的生命。
崔延强以西南大学的农业科学领域特色为例。经过向仲怀院士等数代人努力,学校在家蚕与系统生物学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不仅在《Science》、《Nature Biotechnology》等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也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家蚕基因资源库,保存基因数覆盖世界总数的90%以上。同时形成了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入选者、杰青、“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为学术骨干、在本领域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队伍。2012年,还将原来的主要竞争对手——日本国立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昆虫基因组实验室主任三田和英教授作为“外专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受聘为学校全职教授,自此,中日家蚕基因组研究变为了友好合作研究关系。
另外,崔延强认为,西部高校在获得国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与区域发展紧密融合,吸引社会资源,提升学科水平和办学水平也是卓有成效的方式。
他介绍,这两年,西南大学大力发展了新材料与新能源和电子信息科学。2012年,学校整合相关资源组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并在信息科学领域组建了一支以5位“千人计划”入选者、1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位Elsevier高被引学者为骨干的学科队伍,搭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信息技术创新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