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排行指标体系都有缺陷,如QS占比40%的‘学术领域的同行评价’被认为主观性较强,是对学校人缘的考验;泰晤士的‘论文引用率’占32.5%,被认为不利于那些不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大学;ARWU过多依赖国际奖项和偏爱理工科;还曾有高校通过造假学生的SAT/ACT分数提高其在USNews上的排名等。”麦可思相关研究专家指出。
因此,国内高校对排行榜缺乏思考的“急切”与“欢欣”招来不少“炮火”。
“‘世界一流’本就是个模糊概念。把全球大学排名、学科排名与其联系起来过于简单。”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李奇感慨,目前“一些高校功利主义倾向严重”:“大学管理者往往只从政府部门检查的项目、专业认证、学科评估、大学排名等视角制定本校绩效考核指标。在严格的绩效考评控制和国家引智政策的资源支持下,排名上涨速度很快是可能的,但这是否具有真正的学术价值和可持续性,亟待反思和研究。”
“现在的论文统计都是按照作者署名机构进行的,为了排名上升,就出现了买论文、买学者、买名声的情况,攻关之风、挖人之风、合并之风盛行,很多买来的论文作者或教授并不在本机构工作,并不能真正提高本校和本国的人才培养水平和科研能力,更不能切实服务国家需要。”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袁振国直言大学排名存在明显的论文导向、综合导向和规模导向,“按照排名指标,要想名次上升,大学规模越大越好、人数越多越好,人多产量多啊。虽然某些指标也注意到了避免简单以多取胜的弊端,设置了人员比,但体量大仍然是有利于排名的。大学不是越大越好,学校的边际效益最大化才是确定办学规模的标准。如果不认真研究不同类型大学规模的边际效益,而是盲目扩大规模,增加研究生招生人数,追求论文‘GDP’,则违背了大学发展的自身规律,势必强化大学发展的趋同倾向,导致诸多不良后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