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种以“医院”为类比的教育改革问题广为传播,即面对的职业对象(病人或学生)越具有挑战性(难治或难教),对从业者(医生或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就越高,进而引出新问题:“为什么所有一流医院收治的都是最难治的病人,而所有一流中学招收的却是最好教的学生?”
医院式教育理念的逻辑起点是教育与医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近之处:首先,从事业属性上讲,二者均是社会的公益性事业,均致力于帮助人们走向更好的生活状态。其次,二者的顺利实施都必须建立在行动主体(教师或医生)认真、耐心、细致和专业的基础上。此外,“最好”医院和“最好”学校具有类似的外部特征: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医生和教师)、相较充足的经费收入及完备的硬件设施。
但另一方面,两者之“异”也显而易见:首先,二者作用对象不尽相同。医疗仅仅面对身体出现或可能出现病征的群体,而教育须面向所有的适龄受教育者。其次,影响作用效果的关键有所不同。治疗关键在于“把好脉”“用好药”,仅需患者配合即可,有时即使不配合,也能治疗成功。但教育是一个双方共同建构的过程,不仅需要配合,更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此外,医院的评价标准在于治好了多少病人、攻克了多少疑难杂症;学校的评价标准在于对学生是否提供了最适宜的教育从而使学生潜质得到最有利的发展。
因此,医院式理念确在教育领域有其“用武之地”,但必须充分认识到其局限性、差异性,才能使教育制度设计更好地在借鉴中汲取营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