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读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于素媛表示,她并不会为了交友而去改变自己的习惯,对于自己不能接受的人和事会明确拒绝。“澳大利亚很多元化,我觉得并不是必须要融入当地人的社交圈。我的同学里有很多亚裔,差异不大的生活习惯让我们能更轻松地接受彼此,成为朋友。”于素媛如是说。
除此之外,于素媛还参与了很多志愿者活动,她觉得这也是排解压力的好办法:“相对来说,志愿者的价值观相近,更易成为朋友。”于素媛在志愿者活动中如愿交到了很多朋友,这也让她的生活更加丰富,也自信了许多。
及时进行心理咨询
适应新环境的情况大多类似,不适应的情况却千差万别。
知乎上曾有留学生说,他的朋友因为学习和生活的压力,“精神恍惚,行为做事已经不是正常人的表现”,甚至有自残和自杀的倾向。在一次赶火车时,他的朋友不慎从台阶上滚落,被送到医院后,医生发现他情绪起伏很大,便把他转移到了心理专科医院治疗。
相关专家指出,有负面情绪的人都应当及时向有能力、有资质的人发出信号,表示“我需要适当的疏导”,心理求助并不难堪。面对矛盾并解决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矛盾,直到它发展到自己都无法控制的时刻,一触即发。
国外大学大都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对于留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很有经验。但也有学子不愿意在校内求医,害怕被同学知道、议论。对此,王怡蕊建议可以预约校外的心理咨询师,有中国或亚洲背景的咨询师相对更为合适,因为交流顺畅会使学子更轻松畅快地表达情绪。“如果不想面对面交谈,还可以选择线上模式,比如一些提供心理调节培训方法的网站以及提供心理疏导的公众号。及时求医并不可怕,也不代表学生是异类,保持自身健康的情绪状态才是最重要的。”王怡蕊说。(赵佳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