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是北京大学博士穆雪静作为村官的第一天。上午,她刚刚向仪征市真州镇人民政府报到,在等待安排工作期间,就已经和镇政府工作人员下基层,参加抗击台风“海葵”的工作。她也成为扬州历史上第一个博士村干部。(摘自人民网江苏视窗)。“这几天,我们江苏省仪征市真州镇来了一名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大学生村官”,叫穆雪静,27岁,名校才女呀!我认为“博士村官”是人才浪费,可是扬州市委党校的教授不这样认为,看来大学本科毕业冲洗厕所也是人逢其时、才尽其用哟。现在我才知道,中国最不缺的是人才,人才在什么地方都可以物尽其用”。摘自8月10日仪征登月村人新浪微博。
“博士进村当村官”这一新闻刚发生,就在试点和推行“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村官”工作策源地的江苏省仪征市掀起轩然大波。支持和反对者争执不休,观望和漠视者众说纷纭。各级传媒的记者,仿佛找到了新闻兴奋点和暴发点,不仅长篇通讯给予关切,还请来了教授评点“博士村官”这一伟大创举。
翻开“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前世今生,我们就知道了为什么要推进这项工作。改革开放30年,“三农”问题成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瓶颈。农业发展不进反退,农村建设缺乏动力,农民生活止步不前。导致这一现象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村级基层政权,缺乏强有力领导人、引领者。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当时的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大学生村官”发展战略,为党和政府的基层组织,补充新鲜血液、增添创新活力。事实证明,让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大学生,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离开喧嚣、纷杂的城市,投身到广阔天地的农村,与亿万农民打成一遍,特别是“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的模式是成功的,也收到了极大的示范和促进作用。在“大学生村官”的带动下,如今基层村级两委班子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行政能力、法治水平,较实行“大学生村官”制度之前,有了长足的进步,村两委班子坚强了,村集体经济富裕了,以法治村得以实现了。江苏省仪征市铜山办事处野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宏江说,这些变化得益于“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推行。大学生村官首先年龄,他们二十一、二岁就当了副书记、副主任,村里的其他支部委员和村委会委员,如果都五六十岁了,怎么和他们相处?其次是他们文化程度高,都掌握有专业知识,其他支委、委员配备时,组织上就会考量其文化水平和办事能力,无形中提高了村两委其他人员的素质要求,彻底地改变了以往农村落后面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