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体育比分_篮球比分直播-投注官网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闽南网 > 专题 > 专题资讯 > 正文

全球人口达70亿 会不会发生全球性的粮食危机?

  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预测,到2011年10月底,地球总人口数将突破70亿大关,并且在2050全球人口有可能达到100亿。70亿在一些人看来只一个7后面有大串0的数字,但是如果想一想70亿个单个人,其中每一个人都要吃,穿,住,行,这就会让人不寒而栗,每个人都要问这个问题:我们的星球能否满足日益膨胀人口的粮食需求?会不会发生全球性的粮食危机?

  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1789年在其代表作《人口论》中指出,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而粮食呈代数级数增长,粮食增长不能与人口的增长潜力同步,从长远来看,人口数量与供养能力之间必然出现巨大裂痕,导致饥荒以及争夺资源的战争。自从马尔萨斯人口论诞生以来,大家对其争论不休。在马尔萨斯预言之后,全球人口确实出现了大幅增长,但是并没有出现他所描述的那么严重的危机,所以学术主流观点仍然对他的理论比较怀疑。

  当全球人口要突破70亿的时候,而地球还是那样一个地球,马尔萨斯的预言又成为当下讨论的热点。根据现在全球的状况来看,突飞猛进的人口增加,与有限的耕地面积和固定的地球资源形成了巨大的矛盾。一些新马尔萨斯理论纷纷喧嚣尘上。那么我们就要来看看,世界粮食会不会发生大危机。

  粮食仍有增产空间

  从世界范围来看,很多国家耕地面积确实已经接近极限,但是在一些地方,耕地面积仍然具有一定的空间。这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地方就是南美和非洲,南美目前仍然具有大量适合开垦的牧地和草地,同时非洲大陆有大量适合耕种的土地,但是由于开发较少,所以很多适宜的耕地并没有开发出来。而根据现在中国一些企业在非洲发展农业种植看,取得了不错效果,这证明非洲大陆的农业具有极大的潜力。其它的一些国家像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哈萨克斯坦等国都有耕地开发的潜力。这说明耕地并不是大问题。

  同时粮食的产量并不完全由耕地多少来决定的,他们还受技术,种子,水利设施等多方面影响。比如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土地要素没变,人口还少一些,但是中国老百姓仍然吃不饱穿不暖。同样一亩田地,如何能够有良好的种子,配合优秀种植技术和灌溉条件,产量可以翻倍增长。9月20日,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根据袁隆平院士的说法,假如这种杂交水稻能够在全国范围推广种植的话,可以多养活5000万人口。这充分说明,只要通过科技不断努力,全球粮食增产仍然大有可为。

  人口增长并不会没有止境。

  在大家都是讨论人口过快增长的同时,而世界很多国家却在为人口增长过慢甚至负增长而烦恼。根据调查发现,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人民的生育意愿薄弱和晚婚单身现象严重,很多国家都呈现人口负增长。其中我国香港的出生率最低,“净出生率”只有0.547,而韩国,日本,台湾,欧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的出生率也只有一点几,都低于人口正常的更新换代2.1的水平。就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的生育率也不到1.5。同时,像印度,巴基斯坦,伊 朗,印尼,越南等许多发展中人口国家也相继出台了限制人口生育政策,对于控制全球人口过快增长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这些分析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增长并没有想象得那么严重,而且人口有可能在近期达到一个峰值之后,出现停滞甚至负增长的可能。

  综合粮食有增长潜力和人口增长可能会得到控制的两种考虑,这说明现有地球资源不能养活日益增加的人口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同样一个人,由于拥有不同的身份和不同的财富,对于粮食等资源消耗却完全不同。一个美国人他消耗的资源可能比几十个非洲人消耗的还要多。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对于更高层次的营养满足要求更高,他可能消耗的肉制品,蛋白质更多,而这些产品都是通过粮食转化过来的,在转化中肯定有大量的损耗。比如,一个人一天吃一斤粮食能够养活自己,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却要一天喝一斤奶和半斤牛肉,一瓶水果汁,半斤大米,但要满足这些需求实际需要的食粮可能就超过5斤了。

  所以把粮食紧张问题和人口数量问题二者完全等同起来是不合适的,真正的解决世界粮食资源紧张问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转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才是我们以后更要关注的。

分享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球探体育比分:篮球比分直播: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