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李佐军谈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发挥福建优势 奔向共同富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近期,福建日报刊发“五张面孔看共富”系列报道,持续关注我省坚定不移贯彻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深入探索共同富裕的生动路径。
未来如何寻找新的发力点,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本报记者就此专访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书记、研究员李佐军。
做大和分好“蛋糕”
福建有优势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实现它,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
李佐军认为,福建拥有“开放、市场、创新、生态”四大优势。
他说,福建是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区位优势好、政策环境好、经济基础好。对外开放意味着参与全球分工协作,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这为做大“蛋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空间。
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市场主导的高效生产是提高财富和收入水平的重要来源。李佐军认为,福建是民营经济强省,历来都有敢拼会赢、先行先试的传统,向市场要效益是从政府到民间的共识,深入推进共同富裕有内在的动力。
“创新潜力与市场活力高度正相关。”李佐军说,市场主体越活跃的地方,创新嗅觉越敏锐。从过去到现在,福建企业家善观时变、主动求新的特质都令人印象深刻,而这正是激活发展动能的“金钥匙”。
李佐军认为,生态要素参与财富分配,可以提高乡村居民的资源性收入,促进共同富裕。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本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而福建作为全国生态“优等生”,近年来在厚植生态环境优势、做大做强生态产业、提升公众生态获得感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路径。
文旅农康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新抓手
缩小城乡差距是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的关键,若没有乡村振兴和农民富裕,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就难以实现。过去10年,球探体育比分: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明显缓解。2021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倍差是2.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3。
如何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地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李佐军认为,可以以文旅农康融合发展为抓手。
在李佐军看来,所谓“文旅农康融合发展”,是指在文化、旅游、农业、康养四个方面实现产业链融合、供应链融合、营销链融合,实现创新链融合和人才链融合,进而形成一个分工协作、互利共赢的新产业链模式。这个模式的关键点在于“农”字,其中,“农”既包含了农林牧副渔在内的大农业,也包含了从农业中延伸出来的农产品加工业及其服务业。
“讲起乡村,很多人往往觉得缺少技术、人才、资金、较好的基础设施等,但忽视了乡村的‘富矿’——丰富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农业资源和康养资源。有的哪怕意识到了,却仅仅停留于粗放型的开发层面。”李佐军说,农业是大多数乡村的优势产业,立足各地实际探索文旅农康融合发展,就可以跳出农业发展农业,依托农业延伸产业链,增加发展空间,提高附加值。
他认为,相对落后地区群众可以较好融入和分享文旅农康融合发展好处。在一些乡村,群众教育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人力资源较少,在这些地区较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而文旅农康产业则适合这些群众就近进入,为他们提供了巨大的参与空间,也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难得的新途径。
如何通过文旅农康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李佐军认为,各级政府需支持关于文旅农康融合发展模式相关的研究,凝聚各方共识,先有认识,后有行动。要组织开展试点实验,鼓励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尽快向具备条件的地区推广。此外,还要适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激励和规范各地的实践。
制度创新实现“人人皆人才”
调动人的积极性
“要实现共同富裕,关键在人。”李佐军一针见血地指出,靠转移支付、补贴、慈善都不是长久之计,只有把每个人放在合适的“土壤”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造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主体力量。
提供合适的“土壤”,要靠制度创新。“区域发展不平衡,是福建乃至全国都存在的共性问题。部分山区老区受制于区位、资源等限制,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如沿海城市,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李佐军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创新打造“柔性引才”模式,从而破解人才服务瓶颈。
他解释,“柔性引才”是一种“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模式,福建可以在北上广或者省内发达城市设置柔性引才交流服务中心,并配套成熟完善的引才引智、创业孵化新平台,建立起接轨先进研发中心、智力资本集聚地的柔性人才引进机制,为山区老区产业发展输送高端人才。
“这些人才不需要离开各自的熟悉环境,却一样可以服务某个县市的产业,从而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和人事关系等制约,是一种环境宽松、要素流动便捷、机会更多的创新创业方式。”李佐军认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研发等工作已经超越空间限制,创新活动在技术与操作层面支持多点、多地、多维、多领域协同研发,“柔性引才”模式完全可以进行深入探索并推广。
与此同时,他认为,不断深入打造信息匹配精准高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城乡数字治理体系,也能大大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快基层治理数字化改革,一方面可以为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提供精准服务、匹配急需资源,创新创业的障碍少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自然提高了。另一方面,也大大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让他们从琐事中解放出来,可以更好地思考如何发展产业,带动共富。”李佐军说,在这方面福建可以依托“数字福建”优势,以试点建设带动全面提升,为全国提供示范样本。(记者 戴艳梅 谢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