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201125期封面
美国“福特级”航母
2010年7月21日,美国海军航空母舰“乔治·华盛顿号”抵达韩国釜山港,准备参加从25日开始的美韩联合军演
军事战略专家乔良少将
中国海军的未来之路
什么样的航母
2011年6月7日,国内很多网站在首要位置上刊登了这个标题:《总参谋长首度证实中国正建航母》。文章说,中国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在访美前接受香港某报专访时,首次公开证实,中国正在建造航空母舰。这也使得多年来秘而不宣而又被热议不止的航母话题,再度成为焦点。其实在此之前——2009年3月,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在北京会见日本防卫大臣滨田靖一时曾说:“大国中没有航空母舰的只有中国,中国不可能永远没有航空母舰。”这一表态迅速被媒体解读为“中国防务首脑首次明确表示将建造航母”。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第一艘航母终将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展露它的真颜。
已走过百年的航空母舰,是20世纪工业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最集中体现。自从“二战”期间建立起主宰海洋的“霸主”地位后,此后几十年,无论在军事作战和战略威慑,还是在海啸、地震救援这样的非军事行动中,这个海上“巨无霸”都继续发挥着它无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世界上拥有航母的国家有9个——美国、俄罗斯、印度、英国、法国、意大利、泰国、西班牙、巴西,在这些国家中,一共拥有12艘现役航母的美国,无疑形成了世界上无人可与之抗御的海上霸主。美国现有的航母水平本就领先于其他国家至少二三十年,而正在建造的“福特级”航母又将差距进一步扩大,甚至把别国远远甩在身后:其采用的全新核动力,可以维持50年,舰载机也将采用最新的四代机F35-C,它们不但可以超音速巡航,而且隐身效果极好,舰上将全部使用激光武器。按照美国的计划,一共要建造10艘这样的“福特级”航母,以替换现在的10艘。如果这个计划可以持续地投入推行,第一艘将于2014或2015年服役,服役后按50年寿命,到2064年才会结束使命;最后一艘将于2048年服役,如果再服役50年——由此可以预见,21世纪还将是航空母舰称霸天下的世纪。
因为种种历史原因,中国直到21世纪初才开始启动航母工程。采用蒸汽动力、有6万吨重的“瓦良格号”仅属于中型航母,而美国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早在1961年就下水服役了,现在已经过了50年,我们至今还达不到制造那样航母的水平。从舰载机数量看,相比美国能搭载100多架战机的航母,“瓦良格号”的甲板上只能承载三四十架。所以陈炳德总参谋长也坦言,中国的航母比美国的差了远不止20年。但是,对中国而言,最重要的意义,还是在于实现了航母从“0”到“1”的本质性跨越。只有在“1”的基础上,才有实现追赶的基础与条件。
关键的是,从“瓦良格号”始,我们是否真正充分意识到了:一个崛起的中国,它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为之护航。在这个弱肉强食越演越烈的世界上,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护卫,和平只是奢求。而航母,是一个国家工业体系、军事力量最突出的象征,中国有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1万多个大小岛屿,近30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为什么要航母已不再成为一个问题。我们要讨论的是,以“瓦良格号”为“1”,海军的强军之路,究竟还要什么样的航母。
中华民族被欺凌的日子早就成为过去,我们应该有一支更加强大的陆军、空军与海军。
海洋利益需要航母
――专访军事战略专家乔良少将
当年以一部《超限战》引起强烈反响的著名军事战略专家乔良少将,近年来将自己的研究焦点转移到美国的军事行动与其经济利益的关系上。“说一个国家的军事行为是为它的经济利益服务的,这个观点并不新奇,但我研究的是,美国的军事行动是‘怎么’为国家的经济利益服务的,它的服务方式、服务路径是什么。”从这个视角出发,乔良对航母的理解显然迥异于大多数人的看法。
作战与威慑
三联生活周刊:航母是最近一个很热的话题,作为一名军事战略问题的专家,你怎么看待航母?
乔良:在我看来,航母正在过时。为什么这么说?这和航母担负的历史任务有关。在全球还没有进入到美国“一超独大”局面、全球化的金融体系还没有建立的时候,航母是很有优势的。因为它可以控制全球的物流――全球的经济活动,只要世界还处在海上贸易和海上物流的时代,谁控制了海洋,谁就几乎能控制整个世界。拿资源的流动来说,轮船是最好的运输平台。火车不能越洋,飞机运力不够,航母则可以控制海上的运输通道,这时候作为“海上巨无霸”的航母当然最有力量也最有价值。
但是近40年来,美国建立了以美元霸权为核心的全球金融体制,对于资源的控制和财富的转移,统统可以通过美元交换的方式实现。这时候,控制海洋、控制物流就已经不是最主要的了,因为一切资源和产品,一切财富都以美元计价,谁使用美元的数量最多、次数最多,谁更有花销美元的能力,谁实际上就有了控制全球的财富和转移财富的能力,这时候对实物的控制就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你控制多少资源和生产多少产品,最终都要变现为美元才能进行交易,所以,这时候美元为王,拥有美元,特别是拥有发行美元权利的国家才是资源和产品的最后拥有者。而这时通过海上物流运送的实物资源和产品,只是财富交换和转移的一个流程而已,除了运输方和海盗,谁也不可能从物流中直接获利。除非有国家和你死磕,要把你的航道堵住根本不让你过去,这种情况下,谁拥有航母当然能派上用场。但是在过去的40年里,除了海盗对海上安全有所威胁外,这种情况还没有发生过。仅有的稍微像样点儿的海战就是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的“马岛之战”。
当全世界只有美国拥有最大的航母战斗群的时候,航母对美国是有意义的,对于中小国家也的确是一种巨大威胁。但对于其他大国来说,航母实际已经构不成太大的威胁。因为航母的攻击,必须要到中近海来,不能远于2000公里以上,因为它的飞机飞不了那么远――飞机的作战能力是以其作战半径来计算的。比如一架飞机最多能飞3000公里,那么它的作战半径就只有1500公里,因为它还得飞回来。即使算上空中加油,现在大部分战机也不可能有太长的航程,除了美国的B1、B2远程轰炸机,从美国本土起飞,经过几次空中加油可以到达全球任何地方,现有的战机基本上做不到全球到达。
三联生活周刊:你所说的“过时”,是指从它单纯作为一个军事武器的意义上理解的吗?
乔良:一个国家的军事行为,归根结底是为它的国家利益、经济利益服务的。从这一层意义上讲,航母的作用正在打折。特别是当美国的国家利益日渐表现在金融利益上时,更是如此。因为美国已经找到更好的方式来控制全球的资源、资本的流向流速,改变投资环境。比如它的全球打击系统,可以用6倍于音速的飞机和5倍于音速的导弹,打遍全球的任何地方,这就可以随时改变全球的投资环境。
比如某个资本最集中的地区,是美国不希望资本到达的地方,就可能用导弹改变它。当导弹落下去的时候,资本就会迅速撤离,这样一来那里的投资环境就改变了,资金开始抽逃。但抽逃出来的资金不会悬在半空中,总要寻找安全的地方落地。什么地方最安全?谁的拳头大,谁那里就最安全。全球的投资者为了盈利,为了避险,都会把资本转移到最安全的地方去。这就是美国为什么要保持全球军力第一的根本原因。美国打了几场战争,对这样的方式屡试不爽。比如科索沃战争,把数千亿美元的热钱从欧洲迅速打到了美国。打阿富汗战争,别的原因不去谈,就看效果:“9・11”的发生让全球投资人对美国的投资环境开始质疑,纽约是全球金融的中心,华尔街是中心的中心。连它都遭到了恐怖分子的严重破坏,安全还会有保障吗?于是几千亿美元的资金,当年就从美国撤出。这就迫使美国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打一场胜仗给全世界的投资人看。美国打响阿富汗战争当天,道-琼斯指数就迅速回升了600点,全球投资人对华尔街的信心也重新随之提振。美国人就是这样通过战争的方式,在极短的时间里,就能改变某一地区甚至全球的投资环境,改变资本的流向,甚至改变资本的流速。
这种情况,成百上千亿美元资本的滚动,在键盘上敲几下,就在瞬间完成转移的速度,航母是跟不上的。航母从部署地到目标区,比如说从日本的横须贺港出发到达红海,要两星期左右,这个时间投资人投资完再撤出来都来得及。航母的速度跟不上资本流动的速度,只有全球快速打击系统才可以做到。
三联生活周刊:如果脱离开作为军事武器的意义,从一个国家的战略层面上讲,发展航母的意义在哪儿?
乔良:航母实际上就是海上的移动机场,它本身有很强的攻击能力,同时也有很强的防护能力。美国的航母都是核动力航母,排水量最小的也有八九万吨,最大的有12万吨左右。可即使是这么强的攻击力,对于别的任何一个大国来说,也不算什么。实际上,现在的很多大国,包括中国,都有建造航母和击沉航母的能力。为什么美国对中国建航母和拥有反航母导弹的传闻这么在意?因为我们拥有这两样能力后,也就削弱了它的威慑力。比如俄罗斯,正在重新崛起,也在建造自己的航母。航母在今天的意义,与其说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不如说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工程。
当然我不否认在和平时期,航母是一个国家的利器和军力的象征。其实它的象征意义甚至比实际功效更大。美国的航母是用来作战的,与美国相比,其他国家的航母几乎都是用来炫耀武力、或者说展示国家形象的。真正到了战场上,哪个国家能承受航母被击沉的耻辱?别说我们国家不能承受,美国也同样不能承受。
美国前段时间在黄海一带进行军事演习,它的“华盛顿号”航母进入黄海,其实从国际法和海洋法的角度看,是无可厚非的――黄海12海里以外是公海,在公海演习,只要提前宣布,其他国家也无奈。很多中国人很愤怒,其实只是对美国人意图的一种愤怒。但是我敢断定,美国人只敢在那儿演习,却决不敢在那儿作战。如果美国真正到黄海这个口袋形状的海域作战,它的全部宽度不到1000公里,在这么狭窄的地幅内,无论是中国还是周边大国,包括俄罗斯甚至日本,都有在这个海域击沉航母的能力。谁愿意把自己的航母放到这只大口袋里,让它有去无回呢?美国也不会愿意,它对这一点也很清楚。这也是美国高级将领不断对中国拥有反航母导弹放狠话的原因。
其实黄海早已过了大海战的岁月。在巨舰大炮时期,这里是很好的作战海域,但是在日俄大海战之后,这个地方已经不可能再爆发大的海战了。到了导弹时期,敌对双方更是用不着舰炮去追逐打击对手,用导弹就可以击沉海上的任何目标,你放个航母进来想干什么呢?难道想给对手当活靶子不成?当时中国人的气愤大多是源于对军事不了解,同时也觉得没面子。
美国人说了,你也可以到我们那儿去演习,这么说也是因为知道我们没有这样的能力。随着中国国家利益的延伸,海外利益的需求越来越多,毫无疑问需要护航能力和大洋深海作战能力,目的就是要保障海上资源获得的安全性,这就产生了新的国家安全概念。中国在和平时期获得海上资源,需要足够的海上护航能力。另外,作为一个处在上升过程中的大国,也需要以此宣示一种形象。从这些意义上讲,中国需要航母。
航母与深海战略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要不要发展航母已经讨论很多年了,主要有哪些争论?
乔良:对于是否要发展航母,当时主要有几种看法:第一种是认为中国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所以不需要航母这样的攻击性武器;第二,当时中国的海外需求没有今天这么强烈,所以暂时用不上;第三,认为发展航母还不如发展其他武器,因为其他武器变现很快,很容易看到效果,而航母的建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建成之后适航、训练、成军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差不多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中国人当时没有这份耐心;第四,上世纪80年代,美国当时的国防部长温伯格说过,航母就是未来战争中浮动在海上的活“棺材”,认为它已经过时,这种观点对中国也有影响。
今天看来,尽管航母的过时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还是有作用的。因为航母是和平时期的利器,可以有力地维护国家的海外利益。特别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还不具备拥有航母的能力时,拥有航母,就对这些国家实际上拥有了一种战略威慑力。
三联生活周刊:当时没有发展航母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能力还不够?
乔良:如果只是建造航母的一个“壳”的话,那很容易。但是要把全部航母作战系统都成龙配套的话,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系统工程。现在有一些人喜欢说“当时做了会如何如何”,但是,第一,历史是不能假定的;第二,我认为中国当时没有这个能力。一艘航母和一支航母舰队的建成,其实是对整个国家所有水平的一个考验,包括资金能力、资源能力、设计能力、材料工艺等等,所有都在其列。如果当时做了这件事情的话,我估计水平也就和今天的印度差不多。有些技术肯定不过关,一个是舰载机,没有人会给你;另外动力技术是否适用于航母也是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建造30万吨级的油轮,但未必就能建造六七万吨级的航母,因为航母是用来作战的,与油轮的性能和功用不可同日而语。不要说还包括作战指挥、控制数据链,包括与之配套的驱逐舰、护卫舰、潜艇、舰载防空导弹、预警机、侦察机等,所有细节都要考虑,难度相当大。
从我的角度看,要说错过,中国不是错过了航母,而是错过了发展大飞机的机遇。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我们已经建造出了大型飞机的样机,可是最终还是把它放弃了。因为当时有些带主导性的意见认为,造飞机不如买飞机,买飞机既产品成熟又价格便宜,买过来就能用,而且安全。我认为这是一种短视,也是非常可惜的。因为当时我们的航空技术就要面临突破了,最终的放弃就等于耽误了中国大飞机乃至与之相关的整个高技术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进程,这确是一个遗憾。
三联生活周刊:其他一些主要国家,对待航母的态度是什么?
乔良:联合国几个常任理事国中,只有中国没有航母。不过其他国家对待航母的态度,也不都是积极发展的态度,各个国家都在量力而行,只有少数的国家在做超出自己能力的努力,比如印度。印度一直希望把印度洋变成自己的内湖,因此在勉为其难地发展航母。可是直到现在,都没有一艘航母建造出来。它自己的两艘,包括最近买的,都是捡别人剩下的,重新改装翻修一下,做一些技术性改造。这样的做法其实是超出自己能力所及的。
三联生活周刊:从航母下水到形成真正的战斗力,还要经过哪些阶段?
乔良:任何一个国家的航母,从船坞下到水里,就算交付使用了。下水后,有一段适航期,之后是训练期――除了舰上人员的训练,还要跟其他所有和航母配套的系统进行合练。整个战斗群配合训练――战斗群,是指围绕着航母展开的编制,基本上是固定的,比如有几艘驱逐舰,几艘护卫舰,几艘潜艇,多少架战斗机,多少架直升机,几架预警机、侦察机、电子干扰机。当然适航的时候未必是一个航母编队的形式出去,但适航会抓住机会进行编组训练,未来只要是向远海出动,就肯定会是一个航母编队。出于对航母安全的考虑,编队等于用自己的舰体和舰上武器做航母的屏障。驱逐舰、护卫舰上的对空导弹,对水下攻击的火箭深弹、鱼雷等等,都主要是用来保护航母的。
从下水到形成真正的战斗力,这个过程快的话如美国要两三年,咱们起码要3?7年才可以真正形成战斗力。
三联生活周刊:那么,这段时间里,比如索马里护航这样很现实的任务,航母能胜任吗?
乔良:可以用试航的方式到那里转一圈。走那么远,可以由补给舰陪同,没有补给舰,航母就是短腿动物。一般来讲,试航的时候不可能走太远,只能在中近海。海上加油、装卸补给都需要演练,才能慢慢适应。中国航母下水后,近一年到三年的时间,我想都不会走得更远。
作为中国军人,我对中国能够拥有一艘航母,当然是非常高兴和期待。毕竟从“甲午海战”失败以来,中国海军还没有扬眉吐气的时候。除了和蒋介石的海军打过几场小仗以外,还没有过真正大的海上行动。
三联生活周刊:航母对国家利益的维护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乔良:在拥有航母之前,我们已经建立了一整套海上运输链条,运送中国发展所必须的能源、矿产,还有粮食。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说中国人免费搭顺风车搭了20多年的原因。他们认为中国人占了全球化的便宜,是他们美国人为全世界提供了海上公共安全产品。中国人并没有参加任何海上护航行动,却享受了海上航行的安全,所以美国人认为我们是在免费搭车。当美国人提出你们不能再免费搭车时,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自己付费了,付费不是把钱交给谁的问题,而是你必须有能力维护自己安全的问题。
此外,航母也越来越多地投入到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比如在海地的维和,或者将来在出现危机的地区撤侨,撤出出国人员,打击海盗,海上护航,这些都是非战争军事行动。只要是有海上需求,航母就会起作用,毕竟它活动半径大,作战能力强。
航母与深海战略密切相关,它的出现会提高我军远洋传送和部署能力,包括维护中国的海外利益。但相比美国而言,中国并没有海外基地,真的要走向远洋的话,以今天的资源配置情况看是远远不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格外需要海上的补给舰。这次我们去索马里打海盗,就始终有补给舰伴随。在没有海外基地的情况下,必须要有补给舰。但我估计,随着中国航母的出现,中国也肯定需要和友好国家协商,进行就地进港补给,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就像美国的航母有时候到香港休假,类似的方式也可以完成补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