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在您的作品中,自己有特别偏爱的作品吗?
A: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大家常这么说。确实,感觉作品都是自己骨肉,都是倾情打造出来的,他们各自有自己的优缺点,不太忍心去偏爱哪一个。
Q:演奏、教学、音乐创作、音乐总监等等多种身份和工作,您自己更喜欢哪一种?
A:教学。其实他们没有本质的区分,是一种叠加。教学是另外那几类工作的集合精华,只有不断的在舞台上历练,不断的进行音乐创作,才能让教学好。演奏、创作这些就是音乐事业的科研工作,不搞科研教不好,反过来,教学又让你静下来思考,思考后再把总结运用到演奏与创作中。
Q:您个人创作的灵感通常来自于哪里?
A:生命中。心中的爱、成长、平淡的生活、特别的经历、梦境等等吧。
Q:从您的履历来看,您给人的感觉都是都顺风顺水,有没有自己感到非常难的时候?
A:我觉得我是幸运的,但其实看得到的光鲜都有你说的那种“非常难”,还有更多的是没看到的光鲜,那些是更“难”。可能千百次的没那么幸运后会幸运一次。所以我觉得,我们都要努力每一天,让我们在每一天都做“有准备的人”。
Q:音乐家个人的成功因素,您认为是天赋的因素还是后天努力的因素更多一些?
A:20%天赋、80%努力。但音乐家的定义很模糊,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很多音乐家可能就是做了80%的努力。这样定义音乐家的话,那其实又是100%的后天努力,像木匠等技术职业一样,这后天的努力就是努力技术,转为技能。
Q:如何看待民族音乐的传统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
A:中华民族音乐的传统传承最重要的生命力就是在不断的创新。这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唯一不变的就是在变,传承并不是时间概念,而是时间与空间共同的。前一代音乐的在这一代的空间中存在,本身就是发展,创新也就在其中,即便是同一个人的同一部作品,他也始终在创新。
Q:你认为,民乐要想有好发展,应当走怎样的道路?
A:我们共同努力慢慢把丢了的观众请回来。观众喜欢的就是符合时代需要的,这种“供需关系”必须要重视,观众不需那就是自冶,带动不了发展。发展的条件,不只是从事音乐的人,还需要观众。
Q:最近有什么新的计划或新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A:现在在做后期的一部电视剧是我做的音乐总监,《重耳传》。从创作到笛箫埙的演奏,可能年底会和观众见面,到时候大家可以视听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超百万立方米 我国页岩气试产最高纪录刷新2025-09-17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