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重于泰山,疫情防控工作已成重中之重。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市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响应市人大常委会号召,迅速行动,积极履职,在各自岗位充分发挥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和模范带头作用,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在基层疫情防控一线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市人大代表】
嘉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林海南
不放过蛛丝马迹及时发现病例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打响后,身处医疗一线的市、区人大代表林海南便再没歇过。他和同事们及时发现病例,为周边居民筑起安全防线。
1月20日,林海南接到辖区居民张女士电话。她父亲前不久刚从武汉返厦,这几天有些发烧、干咳,询问是否需要前往社区医院就诊。尽管那时,大家对疫情还没那么了解,但作为一名从业34年的基层全科医生,林海南一下子警觉起来。他仔细了解病情后,叮嘱张女士直接带父亲到市第一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林海南不放心,反复嘱咐,一定要为老人戴上口罩,其他人不要与他密切接触。
张女士听从林海南建议,带父亲到第一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医护人员及时将其收治入院隔离排查治疗。林海南直言,“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无论对患者,还是患者家属、周边居民,都是非常重要的保护,作为基层医护工作者,又是人大代表,一点都马虎不得。”
从那天开始,林海南每天都一大早去中心,夜里一两点才回家,很多时候直接睡在了办公室。1月21日,他在全市社区医疗机构率先组织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处置应急预案,规范预检、分诊、转诊、运送等流程,连续组织两次防控实地演练,提高整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和疫情处置能力。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还特意到患者家中指导消杀,对家属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宣教,每天定时监测体温。无法看望病人,隔离在家,焦虑和恐惧的情绪随时涌现,对患者家属的这些心理,林海南感同身受,他及时将患者的治疗情况告诉家属,不断宽慰和鼓励他们。
这段时间以来,林海南和同事们随时都绷着一根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公共卫生的网底,是直接面对广大居民的传染病防控最前线,这个防线必须筑牢,任何一点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
除夕那天中午,林海南接到值班医生报告,有8名武汉籍游客租中巴从湖北开到厦门入住某酒店。林海南第一时间上报区疾控中心、街道、公安派出所等部门,及时对8名游客进行医学隔离观察。1月27日,其中一名游客开始发烧,送医院隔离。林海南立即调派医生到酒店,为其他7名游客检测体温、询问健康情况、进行心理疏导。由于防控及时,这8名武汉游客到厦门后,未再接触其他人。
考虑到节后可能出现的返厦人潮,1月31日,林海南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5位医护人员动员起来,组建成10支社区防控小分队和1支流调机动小分队,对应10个社区居委会,建立常态化、网格化的入户排查随访和健康管理。截至2月4日,共完成入户管理2600人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50场。省、市卫生监督部门督导组、疫情防控督导组,对嘉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疫情防控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认可。
【省、市人大代表】
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万文蓉
半夜12点还在用微信为患者开方
省、市人大代表万文蓉刚把手机放下,又一个电话进来,手机已经发烫。一上午,她已接了十来个电话,每个一聊都是十几、二十分钟。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市中医院除发热门诊、呼吸科等开诊外,其他科室暂时停诊。中医科以慢性病为主,治疗并不那么迫切,为安全起见,防止病人在医院交叉感染,中医专家门诊暂停,但万文蓉和同事们却没歇着,大年初一开始就一直守在岗位,自发地用另一种方式为患者提供指导服务——网络、电话远程诊疗。
“最近天气变化大,又正是流感高发期,中医科的许多患者都是中老年人,或有慢性病,健康状况会有些波动,需要调整药方,或是改善生活起居方面的问题。”万文蓉说,在这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如果扎堆到医院求诊,反而面临感染的风险,远程指导、居家调理更有利于患者。
从医34年,万文蓉看过的病人数不清,很多病人都有她的电话或微信,她从不保密。电话刚接起来,万文蓉不一定知道对方是谁,多问几句后,只要是她看过的患者,她都会记起基本情况。很多患者很吃惊,“万教授,您还记得我啊!”30多年来,万文蓉有个习惯,每天看完门诊,都会把当天病人的情况再梳理一遍,下次需要怎么调整用药,事先做好功课,“慢性病需要长期调理”。
“抗击疫情,最好的方式是尽量不出门,但长时间在家里呆着,也有很多注意事项。”万文蓉会一遍遍跟患者交代,要多喝温开水,要让空气流通,通风过程中不能着凉,要注意背部和脚部的保暖,饮食要高蛋白低脂肪,要适当活动,在家里来回走走,不要久卧久坐。
即便在电话、微信里,万文蓉对患者依然是轻声细语。兼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她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便是“一个好的中医,一定是一个好的心理医生,对病人要感同身受,耐心、热心、细心。”有些老人耳朵不好使,万文蓉在电话里讲了好几遍还是不放心,让老人叫孩子来听电话,跟对方再交代一遍。
深夜,还不时有患者挂电话来。有天晚上已12点多,一位70多岁的老患者咳得难受,给万文蓉挂去电话。此前,家人已经带他去过医院,做过初步检查,拍过肺部CT,排除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万文蓉通过微信,查看老人的CT片子,查看老人舌苔,仔细询问各种症状,给他开出中药。喝了两天后,咳嗽明显好转,老人给万文蓉发信息道谢,“在这足不出户的特殊日子,多亏有你。”
这段时间以来,万文蓉每天都要为20来个患者提供咨询指导,当然,这个数量和往常比不算多。最多的一次,她一上午门诊看了90多个病人,持续到下午快2点才收工。
“医者父母心,我又是人大代表,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无论如何必须尽一份力。”万文蓉说。
【市人大代表】
厦大环境与生态学院特聘教授郑海雷
关注废弃口罩处理提建议加强管理
疫情发生以来,市人大代表、厦大环境与生态学院特聘教授郑海雷就一直在关注废弃口罩的处理。“一开始,大家还不重视,戴口罩的人并不多,随着宣传劝导的深入,出门的人几乎人人都会佩戴口罩。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大量废弃的口罩扔哪,怎么处置?”
郑海雷特意做了调研,到自家及周边小区、街道走访,发现很多居民都不太清楚废弃口罩如何分类,甚至有的人随手就把废弃口罩扔在了路边。从事环境与生态研究的郑海雷马上意识到,废弃口罩如果没处置好,可能会成为新的传染源。结合调研情况,郑海雷连夜写出《关于加强废弃口罩回收处置的建议》,并提交给市人大常委会转相关部门办理。
在这份建议中,郑海雷提出,有关专业部门要在全市范围立即建立处置废弃口罩的标准作业流程。同时,在全市居民小区,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公共场所,利用现有垃圾分类设施,添置废弃口罩投放设施,并作醒目标识,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对废弃口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口罩的投放设施也要每天定时消毒。
建议提交后,郑海雷持续关注着废弃口罩处理的最新进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从大年初一就开始响应号召“闭门谢客”不再出门,如何进行调研?郑海雷想到新办法,充分利用网络和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优势,联系群众网络调研,了解居民所在小区的落实情况。
“很欣喜看到,我市相关部门动作非常迅速,很多居民小区都已经按照规范要求,专门设置了废弃口罩投放桶,不少小区还通过业主微信群、小区公告栏等广为宣传。”郑海雷说,抗击疫情,需要人人都行动起来,做好各自能做的事。作为人大代表,更要联系好群众,带头强化防控意识、落实防范措施,将抗击疫情的防线不断前移。(记者 詹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厦门最大安商房配套电力工程送电 满足50002024-12-2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