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末伏已过了近半个月,王先生贴了三伏灸后,皮肤至今灼烫发痒,水泡也还没消退。像王先生这样接受三伏灸治疗的市民有不少也出现皮肤起泡等烫伤症状,记者带着这些疑问咨询了市中医院相关医师。
厦门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谢俊杰说:“贴药部位皮肤发红,有灼热感,起黄豆大的小水泡都是正常现象,这说明药物正在起效,一般需要两至三天让药物自然吸收后就会消退。个别病人皮肤嫩,或者对药物敏感,就会有烫伤疼痛、瘙痒的感觉,持续时间会比大多数人长,有可能十天,甚至一个月。”
据谢俊杰介绍,7月和8月的初、中、末伏几天,每天都有近4000人到中医院贴三伏灸。三伏灸也称“发泡灸”,有8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轻度刺痛,贴药部位出现小水泡,大多数人在三天之内就消退了,只有少部分人对皮肤的灼热、瘙痒的疼痛忍受不了,返回医院就诊。
“一伏、二伏各有50多人,三伏多一点,有100多人因贴药部位水泡变大,灼痛瘙痒等较重的症状,比例占接受三伏灸总人数的2.5%。”谢俊杰说,“碰到极个别皮肤灼伤严重到二级以上的,每年会接诊到两三人,医院会让皮肤外科的专业医生来处理。”谢俊杰解释,到第三伏时,由于在身体的同一部位已经贴过两次,再次贴药刺激皮肤时,就更容易起水泡、灼热痛痒,所以前来问诊的人数会比初伏中伏多一些。
三伏灸的药物对皮肤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每个人对药物反应不尽相同,有的人皮肤娇嫩,对药物反应敏感,就会使用药部位的皮肤反应时间延长,出现数日灼热、疼痛和瘙痒,甚至晚上入睡都会受到影响。因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出现极度烫伤、瘙痒的也是极个别现象。
老林去年夏天就到中医院贴三伏灸,想试试用中医方法治好自己十几年的鼻窦炎。结果三次贴下来,全身皮肤竟瘙痒了一个月,让他难受得来了医院两三趟。谢俊杰说,他的皮肤比较敏感,反应较为激烈,在用药期间没有遵循医嘱,生冷、海鲜照吃不误,所以才会持续时间这么长。进入秋天后,老林的皮肤渐渐有所好转,没再瘙痒。去年冬天,他的鼻窦炎明显减轻,不像往年鼻水、喷嚏不断。今年他又到中医院贴三伏灸,争取把鼻窦炎给解决了,这次他可没再犯忌,皮肤也就没再遭罪。
和王先生一样,43岁的陈女士末伏贴药后,水泡变得有鸽蛋大,皮肤灼热让她晚上睡不着,持续了近半个月。她就到中医院让医生处理,护士帮她在贴药部位消毒,用针管抽水泡液体,再用碘酒消毒、收敛水泡部位,最后用湿润烧伤膏减轻疼痛。
医嘱
“贴敷后,如果出现局部皮肤严重红肿,起大水泡、溃烂疼痛,可以到门诊由医生处理。”谢俊杰说,一般两至三天的小水泡、灼烫,病人可以用绿药膏或湿润烧伤膏涂抹,但要注意洗澡时不要摩擦,也不要用刺激性的沐浴露擦洗,用清水洗就可以了。
谢俊杰提醒,三伏贴期间和贴药后的短时间内,要禁止食用生冷、海鲜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出现水泡是要注意防止感染,不要压迫和抓挠。如果水泡破了,要用碘酒消毒,涂抹庆大霉毒注射液使皮肤不受感染。
链接
“三伏灸”是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疫病的一种外治方法,主要适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如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应变性闭眼、慢性鼻窦炎和咽喉炎,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呼吸道感染。
记者 刘蓉 实习生 林莉莉
通讯员 黄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