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阔的场地内,一群头戴VR设备的体验者沉浸于虚拟世界:他们或小心踱步,或环顾四周,或抬手互动。这样的场景,如今在商场、景区等地越来越常见——作为融合科技与娱乐的新业态,XR(扩展现实,是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多种技术的统称)大空间正悄然崛起,成为时下消费新热点。
市场升温带动产业加速。在不久前举行的2025世界VR(虚拟现实)产业大会上,XR大空间被列为产业“黑马”。记者走访了解到,厦门企业从内容、技术到线下运营多点发力,在这一新兴赛道崭露头角。
技术突破,推动XR大空间快速发展
什么是XR大空间?业内人士解释说,和传统VR体验相比,XR大空间核心特征在于“可移动性”,它突破了传统VR只能“站在原地转圈”或小范围活动的局限,支持单人或多人同时在几十甚至数百平方米的场地内自由行走、探索互动,实现真实动作与虚拟世界的精准同步,带来更具临场感的体验。头显设备的轻便化、显示清晰度的提升以及LBE(基于位置的娱乐)技术的迭代,让XR大空间具备规模化落地的条件。
在厦门,已有《地球梦》《琴岛奇遇》《秦潮觉醒》等多个XR大空间项目落地运营,内容覆盖自然科普、历史文化、科幻探险等领域,并融入商业综合体、景区等场景,为市民和游客提供“穿越时空”的文化消费体验。
积极转型,瞄准亲子科普市场
位于厦门软件园的蚂蚁特工是国内较早布局XR大空间领域的企业,拥有自主IP“地球梦”。创始人林志坚介绍,公司已打通从内容创作、技术集成到线下运营的全链路能力,目前在厦门、昆明等地开设了十多家XR大空间体验店。
此前,蚂蚁特工深耕VR、AR领域多年。谈及转型,林志坚表示,正是看到了XR大空间在消费端的巨大潜力,希望将团队多年积累的技术和美术能力,落地于更具互动性、更有持续价值的线下场景。
转型之初,团队便将目标锁定亲子科普市场。“我们想让孩子‘见所未见、去所未去、知所未知’。”林志坚说,XR大空间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比如,能‘站’在太阳表面观察它的结构,或‘潜入’深海看珊瑚生长,这些体验在传统课堂中难以实现。”
蚂蚁特工逐步将业务拓展至科技馆、博物馆、景区等更具针对性的场景,目前已与杭州的博物馆展开合作。
XR赋能,文旅有了新玩法
戴上头显,化身为鼓浪屿“家庭音乐会”的主人公,在虚实交融的场景中,与好友携手开启守护琴岛的探索之旅……今年8月至10月,在以快闪形式落地的鼓浪屿元宇宙XR互动体验馆里,市民和游客借由厦门企业咪咕新空打造的XR大空间作品《琴岛奇遇》,体验了沉浸式文旅新玩法。
作为中国移动的元宇宙总部,咪咕新空近年在XR大空间领域亮点频现。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平台+场地+IP”三位一体新模式,公司打造了元宇宙XR大空间核心产品 ——“咪咕未来空间”,并已推出多个行业标杆项目,如《无限The Infinite》太空XR大空间亚洲首展、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首个文旅大空间《琴岛奇遇》、首个以布达拉宫为主题的“心愿同行·纪录片《布达拉宫》VR大空间沉浸影像展”、敦煌传奇洞窟220窟大空间《敦煌奇旅》等。
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咪咕新空将围绕“百店计划”,重点应用“一厅多内容”(多位用户在同一场地,可以同时体验不同内容)落地解决方案,加快市场布局。同时,积极拓展文博、文旅等商业场景,推动“文化+科技+商业”的深度融合。
我市文旅部门也主动把握XR大空间发展机遇,创新文旅玩法。比如,今年“五一”假期,市文旅局联合文广电影公司推出“VR大空间互动影院体验季”,《登月奇旅》《一千零一夜》等多款主题场景,让市民游客沉浸式探索科幻与童话世界,激发消费活力。
内容创新,是留住用户的关键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涌入这一赛道,XR大空间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如何保持竞争力?林志坚认为,关键在内容。
“我们集开发、发行、运营于一体,能够直接获取用户的使用反馈,快速迭代和优化产品内容。”林志坚介绍说,目前蚂蚁特工规划两年内推出16套内容,每两个月更新一次,“有新内容,才有复购率”。
他坦言,《地球梦》当前以次卡销售为主,这恰恰说明消费者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用户愿意一次次回来,不是为了重复体验同一个项目,而是希望看到新故事、新场景、新玩法。”在他看来,持续的内容创新能力,是留住用户、构筑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
(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文旅+”如何赋能乡村振兴?2025-11-04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