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产业增加值11.24亿元 同比增长3.3%
第二产业增加值1459.56亿元 同比增长7.9%
第三产业增加值2755.36亿元 同比增长4.3%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
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41亿元 同比增长3.2%
工业生产稳健向好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
服务业较快增长
1月至5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904.16亿元 同比增长10.1%
消费市场活力释放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1.27亿元 同比增长6.5%
财政金融平稳运行
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6.07亿元 同比增长5.1%
昨日,厦门市统计局发布2025年上半年经济“成绩单”:经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226.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7%。
今年以来,厦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开展“奋力拼搏、奋勇争先”专项行动,加快落实积极宏观政策,锚定新质生产力培育主攻方向,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推动结构调整与动能转换同频共振。从数据来看,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韧”的根基不断夯实、“活”的动能持续迸发、“新”的势能加速集聚、“实”的成效惠及民生,一幅兼具速度与质量、活力与韧性的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
关键词:韧
抗压能力凸显 经济底盘坚实
第一产业增加值11.24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459.56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2755.36亿元,增长4.3%。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厦门三次产业相互支撑、内外循环深度联动,筑牢了经济发展的坚实根基。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41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10.13亿元,增长3.5%,主要经济作物生产稳中有升,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增长2.1%和4.7%;林业产值0.03亿元,增长1.1倍;牧业产值3.45亿元,增长2.7%,生猪养殖为主要带动,生猪出栏量增长10.1%,肉类总产量增长5.8%;渔业产值3.02亿元,增长3.3%,其中,远洋捕捞带动有力,产量增长4.2%;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5.79亿元,增长3.1%。
电力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今年上半年,我市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7%,工业用电增长8.9%,这是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工业经济发展动能有力的一个缩影。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6%。主要行业带动显著,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三个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3%、21.4%和1.3倍,合计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个百分点。
1月至5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904.16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05.68亿元,增长23.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41.27亿元,增长10.4%,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产业集聚效应显著。这两大行业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78.0%和29.2%。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72.60亿元,占规模以上服务业的三成,增长10.0%,推动服务业向高端化、专业化方向加速迈进。
关键词:活
政策效能迸发 市场活力涌现
政策红利精准滴灌,经营主体各显其能,新消费、新动能在互动中迸发蓬勃生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1.27亿元、增长6.5%的背后,是“政策引导-市场响应-创新迭代”的良性循环,让经济肌体始终保持旺盛活力。
基本生活类消费平稳增长,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衣着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4%、9.6%,合计拉动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6个百分点。
商场排队的黄金柜台前,“00后”正在为他们心仪的潮牌黄金定制刻字;美妆专区,众多国际一线品牌的快闪店在厦进行首展首秀……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1倍、1.0倍和18.6%,品质升级类消费持续增长。
“买一台4000元的手机,省了500元,有了补贴,今年全家很多东西都‘焕’新了。”正如市民老黄所说,厦门聚焦3C产品、家电家装、汽车等重点领域推行以旧换新和购新政策,提升了市民消费意愿,补贴带来的“政策杠杆”效应立竿见影。数据显示,在3C产品领域,限额以上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照相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0.9%、1.1倍和9.8%;家电家装市场也迎来热潮,限额以上家电类、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和五金电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6.8%、2.8倍、2.4倍和1.6倍;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9.7%,政策补贴与充电设施的不断完善,有力推动了绿色消费理念的落地和普及。
关键词:新
动能迭代加速 创新动力澎湃
从高技术制造业的“加速跑”到数字经济的“深融合”,新质生产力正成为驱动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技术突破转化为优势产品,数字代码重构消费场景,新旧动能转换迸发澎湃活力……一个“新”字,让产业升级的轨迹可感可知。
工业创新硕果累累,“科技赋能”成效显著。高技术制造业保持领涨,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8.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8.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个百分点。新产品保持较好增势,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85.3%,新能源汽车增长10.6%,这是企业紧密跟踪市场需求、加快技术迭代的成果体现。
依靠技术创新,厦门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成功突围——在全球贸易格局深度调整、市场需求波动频繁的背景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8.3%,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产销衔接进一步改善;此外,从出口来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增长8.5%,高于销售产值0.2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率29.2%,在出口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展现出较强发展韧劲。
数字消费蓬勃生长,“数字赋能”重塑场景。限额以上单位网络零售额增长19.2%,电商直播、社群团购等新模式层出不穷。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费收入占比24.1%,增长15.3%,“线上点单、线下体验”的消费融合加快。数字技术不仅革新了消费场景,更在生产端发挥重要作用,信息传输软件业的快速发展,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实
民生底色鲜明 发展成果惠民
厦门的发展,是带着温度的民生改善。从教育医疗硬件升级到居民钱包越来越鼓,从交通物流顺畅循环到人民生活稳稳幸福,“实”字贯穿始终,让高质量发展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暖人心。
半年来,民生投入保持增长,公共服务持续升级。财政支出优先保障民生需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6.07亿元,增长5.1%。社会事业投资增长49.6%,其中教育项目投资增长53.2%。新建学校、校园设施升级等项目稳步推进,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增加;医疗、养老等领域投入同步加大,公共服务短板加速补齐,让市民切实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4.8%,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基本生活消费得到有力保障,物价指数温和上涨。
交通物流保障有力,经济社会循环顺畅。交通物流高效运转,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2.4%,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6.0%,为商品流通提供了坚实保障,确保经济发展既有“速度”,又有“温度”,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
从学校工地的钢筋水泥到居民钱包的“小确幸”,从菜市场的稳定物价到物流线上的顺畅流转,这份“实”,让城市更有温度,让生活更有质感,更让每一个厦门人在发展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通讯员 陈雅璇 颜艺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厦门:近两百辆早餐车出动 为环卫工人送爱2025-07-23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